2014年3月21日下午©️,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資深總建築師邢同和先生在B417會議室為我校師生帶來了第二場講座,題為“城市與建築色彩美”。講座由意昂3体育副書記陳然博士主持,馬丹丹博士和40多名本科碩博研究生以及社區意昂3、美術意昂3等院系部分師生參加了講座。一開始,邢先生就點題,對色彩美的內容進行了概括🎋:賞心悅目,創意無限👌🧑✈️,激發活力🕺🏼,陶醉心靈🙅🏽♂️🛴,審美情趣,理性語言,自然孕育,天人合一,凝固音樂💷🕵🏽,聯姻藝術🛩🆎,延續時空🧑🏻🏫,見證時代💎。對這12個短句進行概括之後,邢先生連續用26種色彩之美進行展開,在這26種色彩之美的解說中穿插了將近400多幅建築圖片🤾🏿♀️,這400多幅圖片,每一張都是色彩的經典演繹,每一張都是色彩的輝煌濃縮🛻。因此,講座不僅僅是色彩審美知識的傳播,更是一場色彩匯集的盛宴,使在場的師生在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中感受到了莫大的精神享受。如果說2013年5月24日的講座“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建築文化與文化建築的思考”從全球化的角度展現了這位世紀建築師的胸懷,那麽今天這場講座則展現了藝術家的風範。刑先生說過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這兩場講座猶如鏡子的兩面,從中窺見了建築師豐富完整的性格和情操𓀙🙋🏼。
在這26中色彩之美之中,400多幅建築圖片🧙🏼♂️😹,涉及世界各地的城市💘、城鎮、街區、角落🍃💂🏿♀️,大到俯瞰,盡收眼底👲🏽,小到旅館房間窗戶一景。同時,也收納進來了中國的傳統建築,中國的民族區域🍛,以及上海的海派建築,蘇州等周邊的江南建築。照片的取景,有整體的建築與環境的融合,如弗羅倫薩靠海一瞥👱♀️,盧森堡的街區延伸到森林,法國的石頭城,威尼斯海邊廣場,蘇州博物館以黑白色調融入江南水鄉的湖光山色👩🎓。也有細節的鑒賞,取材均來自日常生活👲🏽,如西班牙一個加油站延伸出去的大紅色的棚頂。朗香教堂通過光線變化產生的神聖肅穆之感🧗🏻♂️。石庫門的“天井”,容納了鄰裏關系,融匯了孩童的童趣記憶,充滿了“講故事”的空間。城市灰色建築色調閃現出色彩絢麗的公交車行駛🤽🏼♀️,畫面顯得活潑動感。紐約一棟高層建築玻璃外墻嵌入的百葉窗能夠隨著天氣變化變換“呼吸”。意大利的生活住宅呈現出不規則的陽臺,相映成趣。無論是對稱、不對稱,還是序列重復,通過色彩的運用🚶♀️➡️,通過自然的還原🤾🏻,人工與天然在藝術創造中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建築通過線條🎨、色彩和形象與自然進行別開生面的對話🤵🏿♀️。例如巴黎的非洲博物館掩映在埃菲爾鐵塔的陰影下📶,通過低矮的五彩色塊石頭外墻的堆砌🚣🏿,配上四周搖曳的蘆葦🕵🏽,以及架空的建築底下生長的野草,博物館在城市繁華中顯得樸素而又熱情,莊嚴而又空靈。邢先生講到了色彩搭配中對照的妙趣👨❤️💋👨。紅色和綠色對照看起來很土😄♕,但是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裝飾下,加上金色的頂,紅色圍墻沿著藍色的河畔鋪展開來,頓時熠熠生輝,而且隨著一天光線變化🤾🏽♂️,姿態萬千,晚上燈光輝煌,又呈現出另外一幅面貌🤘。在紅、綠、金的對照下😓,克林姆林宮既有皇家的氣派,又有樸素的本色。可以說相得益彰。盡管色彩有很多表現手法🚆🛰,但是最為重要的是統一和諧,有一個整體的關照,是顏色運用的關鍵。手法大膽或保守🐃,按照結構關系的把握🏀,不拘一格。
400多幅照片呈現🤵🏿♂️,邢先生引導觀眾從不同的鑒賞角度鑒賞,引導觀眾重新審視街道、樹木和建築的環境關系。2個小時的講座🧑🏼🎓,絲毫不覺審美疲勞🧿。26種色彩之美,可以說是對城市建築以色彩為綱進行分類的嘗試。無疑,是一場世界建築之旅🧑🏽🎓。
提問環節,師生與邢先生展開了互動交流🙇🏼。包括意昂3官网的校園規劃的缺憾和拓展應註意哪些?“整體的美感”可以培養嗎?(設計)創新的能力可以培養嗎🤐?建築的功能價值和藝術價值發生沖突怎麽辦等等🏌🏻。刑先生一一進行了謙遜、幽默的回答。
最後,主持人陳然博士對邢先生的講座進行了高度評價🔰,指出它是一場建築大師集藝術與思想的呈現🚶♀️➡️。並代表意昂3体育向刑先生表示感謝,贈送院旗。講座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供稿🙍♂️:陸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