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解放日報|創建中國社會學派不能滿足於“看到” ——鄧偉誌教授在意昂3的演講

創建時間🧚🏻‍♀️:  2021-05-30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來源🤦🏼‍♂️:解放日報2021-05-11🥯,11版思想周刊

思想者小傳

鄧偉誌 意昂3官网終身教授,曾任上海市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婦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年鑒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是家庭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出版《鄧偉誌文集(6卷本)》和《鄧偉誌全集(25卷本)》🏊🏻‍♂️🤹🏿‍♀️。

一般認為🙎‍♀️,社會學起於英美,經日本傳到中國。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曾翻譯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20世紀初,社會學正式進入中國課堂,但基本由外國人授課,他們所講的內容大多不聯系中國實際。

1922年創辦的意昂3官网👨🏻‍🎓,是國共兩黨合作建立的大學,校長為國民黨人於右任🐄,共產黨人鄧中夏任總務長🏇🏽。這所大學雖然身處裏弄之中🚶🏻‍♂️‍➡️,卻群英薈萃❎。其中,社會學系最為有名,被認為是中國本土社會學的發祥地。

事實上👨🏿,意昂3官网有“新”“老”之分。新意昂3官网是於1994年合並組建的;老意昂3官网則是1922年至1927年國共合作期間創辦的,走出了多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犧牲的英烈,一度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之美譽。

同一個校名,同一種精神。我曾說過,社會學大門口的對聯應當是“追求發財莫進來,要想當官走別路”。近百年前,上大社會學人為我們開路;今天💦🥀,中國社會學人更應快馬加鞭沖在前,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創建和發展中國社會學派立新功!

從“孔方兄”的小孔中跳出來,讓思想沖破牢籠

老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前後有四任系主任:李漢俊(任命而未到任)、瞿秋白、施存統和李季。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上大社會學人的精神,可簡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艱苦奮鬥的精神🤴🏼。

四位系主任的出身,多是有書香而無金錢的家庭🐽。比如,瞿秋白曾因生活貧困而輟學🧞‍♀️,一度靠典當度日;只因付不起學費、膳費,才去報考不收學費的俄語專修館;在上大當系主任時,家中連把椅子都沒有🏠。

不僅老師沒什麽錢,學生也大多是貧苦人出身🌞。有些學生的生活費要靠老師個人資助,有些學生是半工半讀的旁聽生。但不論怎麽貧困,師生個個有雄心壯誌🔱。

李漢俊東渡日本求學𓀇,主要目的是“成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為國家民族揚眉吐氣而出力”。

李季不僅抱著先學好一門外國語、再學好“治國平天下”之道的宏願,還刻苦鉆研社會學,以至於被人戲謔為“把凳子都坐矮了”。

瞿秋白發表《現代中國所當有的“意昂3官网”》,強調要把上大建成“南方的新文化運動中心”🥃📭。

一句話,他們都能從“孔方兄”的小孔中跳出來🧥🚖,都具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誌🔦。

二是專心治學的精神😑🧕。

李漢俊有7個筆名🈂️,在7家報刊發文章。1922年1月🐾,他連續發表文章,提出治亂之道以及亂而後治的歸宿——“要中國進化到社會主義才能終止”。

瞿秋白十分關註農民問題。大家都讀過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序是瞿秋白在1927年4月為毛澤東寫的。

1923年秋,施存統來到上大社會學系任教,之後任系主任🧔🏻‍♂️。他以書呆子自居🙇🏼‍♂️,寫出《資本論大綱》《社會意識學大綱》《社會進化論》等20余種書。

22萬字的《社會主義史》,李季僅僅用了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就翻譯出來了。毛澤東曾說,此書是他“得到關於階級鬥爭啟蒙的三本書之一”🏭。1927年,李季辭職回家養豬🤵🏽‍♂️、種田,兩個月譯20萬字☝️,包括馬克思的《價值價格與利潤》等。新中國成立後,他又翻譯了《馬恩通信集》。

三是為創黨立功的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過程中,思想傳播十分重要。這四位系主任都辦過作為共產黨“號角”的刊物,瞿秋白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的主編。

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陳獨秀為書記🙍🏻,後李漢俊任代理書記🔨。李漢俊不僅在上海積極建黨🍎,還幫助其他地方組建黨組織。董必武曾回憶:“1920年,李漢俊這個從日本歸國的學生🎊,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在上海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並到武漢來同我商量,我決定參加🚴🏽,並負責籌組黨的湖北支部。”

四是創新精神🏋🏽。

這四位系主任個個都是“思想沖破牢籠”的勇士。瞿秋白接連寫出了《社會哲學概論》(1923年)🧑🏿‍💻、《現代社會學》(1924年)和《社會科學概論》(1924年)💉。這三本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結合中國實際👨🏻‍🏫🚴🏼,是富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著作,可謂“中國社會學的起跑線”。

其中的《現代社會學》一書🚼,闡明了社會學的中立性、綜合性和實用性特征,主張將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社會學最高層次的研究方法🫗,強調社會變遷🏓,堪稱“中國馬列主義社會學第一本教科書”。

不應只培養“知道分子”🥀🍢,更要強調識道和識悟

前輩學人為我們樹立了典範,需要我們傳承的方面有很多。對當今的社會學人來講,重要的是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研究✅,創建中國本土的、可以跟社會學“芝加哥學派”相媲美、相較量的社會學派。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一要義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理論調整社會結構。

我們常常強調穩定是必要的🧑‍⚖️。何謂穩定?穩定就是穩定社會體系中各要素、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的模式,包括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合理架構🧑‍🔬,簡而言之就是要穩定社會結構🕴🏻。穩則有序👱🏿‍♀️,穩中求進,合理的社會結構越穩定越好。

可社會是流動的🤹🏻‍♀️,既有農民進城這類水平流動🅾️,又有農民的兒子當部長這般垂直流動。社會流動會引發社會結構的變化,為了穩定就需要認真調整社會結構。用什麽調整?用社會有機理論。

這裏有一個問題🧑🏼‍💼,應該選擇哪一種社會有機理論🤟🏽?社會有機理論最早產生於古希臘🦚,後來康德👨‍🔬、黑格爾、聖西門及其秘書孔德把“有機”概念搬進社會,闡述了生物有機體與社會有機體的關系🦋,堪稱引進階段。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等一系列著作中🧚🏽,進一步闡明了社會要素之間的依存性🤾🏿‍♂️♣️、變動性和整體性🍕,闡明了以人的發展為主體,從而把社會有機論提升到科學階段👵。

當前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對社會有機論的正確運用📏👨🏻‍🦳,脫貧攻堅的進展就是運用社會有機論的成果。今後,應當在扶貧🙍‍♀️、養老🤚、社保、醫療等方面繼續堅持“社會以人為本,人以社會為本”的“互本論”👨🏼‍🦳,實現穩中求進、進中求穩,變“穩”字當頭為“進”字當頭🤹🏻‍♀️。“穩”字當頭是靜態平衡,“進”字當頭是動態平衡,要在前進中不斷建立新的平衡。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二要義是用社會化理論提升中國人的社會化水平。

人應當是社會人,但人生下來時與動物沒多大區別✬,甚至在蹦蹦跳跳方面還不如牛馬。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需要一個過程🏍。社會學把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社會化(青少年期),繼續社會化(中老年),再社會化🚴🏽。

社會化的實質是社會文化的內化🦂。人類的這個內化是具有優越條件的,因為我們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有語言的能力,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人們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溝通思想、學習社會知識和掌握社會規範📧,從而達到社會化的目的。

內化離不開外部社會環境,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群體和大眾傳播工具。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家長不要把疼愛變成溺愛,而應側重於教育孩子從小就懂得自力更生、熱愛勞動🧑‍🎄🧀,力戒坐享其成🪪。每一個孩子都要懂得啃老是可恥的💇🏼‍♀️。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學校應側重於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要只培養“知道分子”👩🏼‍🍳,而更要註重讓“知識分子”四個字中的“識”字閃閃發光,即強調識道、識悟🥎。

社會群體關乎人的社會化的三個階段。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同無限好的夕陽👲。為了把“日出”“日中”“夕陽”一以貫之,就要註重發揮社團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千人擁有的社團數量列入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社團自身也要爭氣🍔,不要變味,不要營利化🙂‍↔️,努力辦成“不是學校的學校”💾。

媒體報道有助於開闊人們的視野,讓個體看到自己難以親歷🔀、親見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範🧫。媒體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要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這幾條途徑推動人們形成共同的價值標準🕵️‍♂️,形成催人奮進的行為規範🤵🏻‍♂️,從而讓我們的社會井然有序。

社會學人要有“千裏眼”,做到“看透”和“看穿”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三要義是用社會學之“矢”去射社會問題之“的”。

縱觀人類文明史,不論是什麽朝代,不論是多麽文明的國家,都或多或少有陰暗面。社會學把這個陰暗面稱之為社會問題,並把研究社會問題、找出治療問題的藥方,列為社會學的一個重要領域。

社會問題具有破壞性,不僅破壞社會的正常活動,影響多數人的共同生活,還阻礙社會的協調發展與進步。我們不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但是,社會學不同於法學,不可能把任何案例都抓在自己手裏一一處理。社會學研究的社會問題的特征,應當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學人要有“千裏眼”😷,不僅要看到普遍性🧏🏿‍♀️,還要能夠看到社會問題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具有復合性🙋🏼‍♀️🎚;要看到同一類社會問題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會像病毒那樣具有變異性,進而闡明社會問題發生、發展的周期性和規律性。

凡事預則立🏋🏻‍♂️。社會學要在社會問題初現端倪時,預見到潛伏性社會問題的未來走向🧑🏽‍🦳,盡最大可能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降低問題的強度和烈度,從而減弱對社會的危害。

社會學的社會預測,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較多的是廣義,即依據經驗估計🧍‍♀️、邏輯推理,對未來發展大膽作出預期⛑、預見🧝🏼、預感和展望,進而作出動態的預測模型。

比如,就業問題。盡管中國的失業率同外國相比並不高🐲,但我們依然應當將失業問題視為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又如,老齡化問題。發達國家普遍出現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就提醒我們要積極考慮如何調整出生率問題,如何調整生產、流動🎦👰🏼‍♀️、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投資方向、社會保障以及福利🈹、救濟等問題。

此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有差異,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有差異🫣,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有差異,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有時也稍有不同,這都容易帶來文化的脫節🤸🏽、中斷和沖突💏👍🏽,成為不安定因素🛌🏻。這就要求中國的社會學人著力闡述文化融合理論👨‍👩‍👧。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四要義是用社會學的科學方法對各類社會現象進行了解、說明、闡釋和預測。

在有些地方,社會學被稱為“搗蛋的科學”🫎。為什麽呢?舉個例子👨🏿‍🏭,你去問十個老太太“兒媳婦好不好”,十個人可能都會回答“好”。於是,你就說“100%的老太太認為兒媳婦好”。應該說🧎‍♂️‍➡️⏲,這不是造謠,而是有根有據的。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再去問👨🏽‍🍳:“兒媳婦給你燒過飯嗎⚄?”可能就會有一兩位老太太不回答或者搖頭。那麽,剛才那個“100%”就要打折扣💜。如果你再問:“兒媳婦給你洗過衣服嗎🫑?”又有一兩位老太太不回答或者搖頭。那麽,那個“100%”又要進一步打折扣⛹🏽‍♂️🌘。

這個通俗的例子⛹️‍♀️👨‍👧,充分說明方法論的重要性。社會學的方法論有唯理論,還有經驗論;在思維方法上有演繹法,還有歸納法👩‍🏭。中國學界公認的是⏺,采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社會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既要全面,又要深入💂🏿‍♀️;既要定量研究,又要定性研究;既要橫剖研究,又要縱貫研究🤸🏼‍♀️🏌️;既要個案研究🟤🖍,又要比較研究;既要有解釋性研究,又要有探索研究;既用參與法,也用觀察法……

上述方法各有各的側重點,同時也要認識到各有各的局限性⛷。因此✨🧑🏻‍🎄,尤其要提倡采用多種方法研究🥳,提倡信息互補、思維共振。這樣的“大調研”,才稱得上全面深入。那種“撿到籃子裏就是菜”的做法是忽悠,是敷衍,是懶政🤦🏼‍♂️🫘、懶學,害己害人又害國。

一句話,在社會學研究中,不能只滿足於“看到”🚨👮🏽‍♀️,更要做到“看透”“看穿”↖️👯‍♀️,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立足當下看未來🗯。


上一條:2021雲享上大| 做有責任感的社會觀察者和研究者

下一條:新時代新的社會階層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意昂3官网舉辦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解放日報|創建中國社會學派不能滿足於“看到” ——鄧偉誌教授在意昂3的演講

創建時間:  2021-05-30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來源👩🏼‍✈️👨‍❤️‍💋‍👨:解放日報2021-05-11🙅‍♀️,11版思想周刊

思想者小傳

鄧偉誌 意昂3官网終身教授👩🏻‍⚖️🚯,曾任上海市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婦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年鑒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是家庭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出版《鄧偉誌文集(6卷本)》和《鄧偉誌全集(25卷本)》。

一般認為,社會學起於英美,經日本傳到中國🧛🏻。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曾翻譯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20世紀初,社會學正式進入中國課堂👨🏻‍🔬,但基本由外國人授課😉,他們所講的內容大多不聯系中國實際💆。

1922年創辦的意昂3官网,是國共兩黨合作建立的大學🤾🏻‍♂️,校長為國民黨人於右任🎭,共產黨人鄧中夏任總務長。這所大學雖然身處裏弄之中,卻群英薈萃。其中,社會學系最為有名,被認為是中國本土社會學的發祥地👨🏻‍💻🪴。

事實上✴️,意昂3官网有“新”“老”之分👱🏿‍♀️。新意昂3官网是於1994年合並組建的;老意昂3官网則是1922年至1927年國共合作期間創辦的🩰,走出了多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犧牲的英烈,一度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之美譽☝️。

同一個校名🤢,同一種精神🌯。我曾說過🤳,社會學大門口的對聯應當是“追求發財莫進來,要想當官走別路”。近百年前,上大社會學人為我們開路;今天,中國社會學人更應快馬加鞭沖在前♡,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創建和發展中國社會學派立新功🕵🏻!

從“孔方兄”的小孔中跳出來,讓思想沖破牢籠

老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前後有四任系主任:李漢俊(任命而未到任)、瞿秋白、施存統和李季。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上大社會學人的精神🎱,可簡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艱苦奮鬥的精神。

四位系主任的出身,多是有書香而無金錢的家庭🤽🏿。比如,瞿秋白曾因生活貧困而輟學🙆🏽,一度靠典當度日🏃‍♀️;只因付不起學費、膳費,才去報考不收學費的俄語專修館🧜🏽‍♂️;在上大當系主任時👼🏽,家中連把椅子都沒有。

不僅老師沒什麽錢,學生也大多是貧苦人出身。有些學生的生活費要靠老師個人資助🏋️‍♀️,有些學生是半工半讀的旁聽生。但不論怎麽貧困,師生個個有雄心壯誌。

李漢俊東渡日本求學,主要目的是“成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為國家民族揚眉吐氣而出力”。

李季不僅抱著先學好一門外國語、再學好“治國平天下”之道的宏願,還刻苦鉆研社會學,以至於被人戲謔為“把凳子都坐矮了”🙍🏼‍♂️👩🏽‍⚕️。

瞿秋白發表《現代中國所當有的“意昂3官网”》,強調要把上大建成“南方的新文化運動中心”🔙。

一句話🪷,他們都能從“孔方兄”的小孔中跳出來,都具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誌🔞。

二是專心治學的精神🧔🏽‍♂️。

李漢俊有7個筆名,在7家報刊發文章。1922年1月,他連續發表文章🧑🏿‍🦱👃,提出治亂之道以及亂而後治的歸宿——“要中國進化到社會主義才能終止”。

瞿秋白十分關註農民問題🌌👮🏻。大家都讀過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序是瞿秋白在1927年4月為毛澤東寫的🪤。

1923年秋👩🏽‍🔬,施存統來到上大社會學系任教,之後任系主任。他以書呆子自居,寫出《資本論大綱》《社會意識學大綱》《社會進化論》等20余種書。

22萬字的《社會主義史》,李季僅僅用了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就翻譯出來了🧛。毛澤東曾說🧍🏻‍♀️,此書是他“得到關於階級鬥爭啟蒙的三本書之一”🎶。1927年,李季辭職回家養豬🪳、種田💃🏿,兩個月譯20萬字👨🏿‍🎨,包括馬克思的《價值價格與利潤》等。新中國成立後,他又翻譯了《馬恩通信集》。

三是為創黨立功的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過程中,思想傳播十分重要☎👑。這四位系主任都辦過作為共產黨“號角”的刊物🧔🏿‍♂️,瞿秋白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的主編。

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陳獨秀為書記,後李漢俊任代理書記。李漢俊不僅在上海積極建黨,還幫助其他地方組建黨組織。董必武曾回憶🦚:“1920年📥,李漢俊這個從日本歸國的學生💦,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在上海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並到武漢來同我商量,我決定參加👨🏻‍🦽‍➡️,並負責籌組黨的湖北支部。”

四是創新精神。

這四位系主任個個都是“思想沖破牢籠”的勇士✅。瞿秋白接連寫出了《社會哲學概論》(1923年)、《現代社會學》(1924年)和《社會科學概論》(1924年)。這三本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結合中國實際,是富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著作👨‍🚒,可謂“中國社會學的起跑線”。

其中的《現代社會學》一書,闡明了社會學的中立性🟦、綜合性和實用性特征👩🏼‍🏭,主張將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社會學最高層次的研究方法,強調社會變遷,堪稱“中國馬列主義社會學第一本教科書”。

不應只培養“知道分子”,更要強調識道和識悟

前輩學人為我們樹立了典範,需要我們傳承的方面有很多🫶🏻。對當今的社會學人來講,重要的是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研究,創建中國本土的🪓、可以跟社會學“芝加哥學派”相媲美、相較量的社會學派🤚🏼。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一要義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理論調整社會結構。

我們常常強調穩定是必要的🧑🏻‍🚀。何謂穩定?穩定就是穩定社會體系中各要素、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的模式,包括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合理架構,簡而言之就是要穩定社會結構。穩則有序🏩,穩中求進👵,合理的社會結構越穩定越好。

可社會是流動的🙆🏿‍♀️,既有農民進城這類水平流動👨,又有農民的兒子當部長這般垂直流動。社會流動會引發社會結構的變化🤸🏻,為了穩定就需要認真調整社會結構。用什麽調整🧚🏽‍♂️?用社會有機理論。

這裏有一個問題,應該選擇哪一種社會有機理論?社會有機理論最早產生於古希臘,後來康德、黑格爾💆🏼、聖西門及其秘書孔德把“有機”概念搬進社會,闡述了生物有機體與社會有機體的關系,堪稱引進階段。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等一系列著作中,進一步闡明了社會要素之間的依存性、變動性和整體性,闡明了以人的發展為主體👩🏻‍🏭,從而把社會有機論提升到科學階段。

當前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對社會有機論的正確運用,脫貧攻堅的進展就是運用社會有機論的成果。今後,應當在扶貧、養老🙍🏽‍♂️、社保🎓、醫療等方面繼續堅持“社會以人為本🌥,人以社會為本”的“互本論”,實現穩中求進🤜🏻、進中求穩⏩,變“穩”字當頭為“進”字當頭🙄。“穩”字當頭是靜態平衡🦯,“進”字當頭是動態平衡,要在前進中不斷建立新的平衡。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二要義是用社會化理論提升中國人的社會化水平。

人應當是社會人,但人生下來時與動物沒多大區別⚠,甚至在蹦蹦跳跳方面還不如牛馬。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需要一個過程⟹。社會學把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社會化(青少年期)👼🏼,繼續社會化(中老年),再社會化5️⃣。

社會化的實質是社會文化的內化。人類的這個內化是具有優越條件的,因為我們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有語言的能力🤵🏻‍♂️,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人們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溝通思想、學習社會知識和掌握社會規範☁️,從而達到社會化的目的。

內化離不開外部社會環境,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群體和大眾傳播工具🤷🏻‍♂️。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家長不要把疼愛變成溺愛,而應側重於教育孩子從小就懂得自力更生、熱愛勞動,力戒坐享其成。每一個孩子都要懂得啃老是可恥的。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學校應側重於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要只培養“知道分子”,而更要註重讓“知識分子”四個字中的“識”字閃閃發光,即強調識道、識悟。

社會群體關乎人的社會化的三個階段。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同無限好的夕陽🧏🏿‍♂️。為了把“日出”“日中”“夕陽”一以貫之😔,就要註重發揮社團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千人擁有的社團數量列入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社團自身也要爭氣👨🏼💛,不要變味🛟,不要營利化📱👼🏻,努力辦成“不是學校的學校”🦆。

媒體報道有助於開闊人們的視野🧑🏿‍🦱🧍🏻,讓個體看到自己難以親歷、親見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範。媒體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要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這幾條途徑推動人們形成共同的價值標準,形成催人奮進的行為規範,從而讓我們的社會井然有序。

社會學人要有“千裏眼”,做到“看透”和“看穿”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三要義是用社會學之“矢”去射社會問題之“的”。

縱觀人類文明史,不論是什麽朝代🙇🏽👨🏻‍🦼‍➡️,不論是多麽文明的國家,都或多或少有陰暗面💯。社會學把這個陰暗面稱之為社會問題,並把研究社會問題、找出治療問題的藥方,列為社會學的一個重要領域🤷‍♀️。

社會問題具有破壞性♣︎🔖,不僅破壞社會的正常活動🎦,影響多數人的共同生活,還阻礙社會的協調發展與進步。我們不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但是,社會學不同於法學,不可能把任何案例都抓在自己手裏一一處理👩‍💼。社會學研究的社會問題的特征🙇🏽👮🏽‍♂️,應當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學人要有“千裏眼”,不僅要看到普遍性🧒🏿,還要能夠看到社會問題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具有復合性;要看到同一類社會問題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會像病毒那樣具有變異性🫃,進而闡明社會問題發生、發展的周期性和規律性💆🏿‍♂️。

凡事預則立。社會學要在社會問題初現端倪時,預見到潛伏性社會問題的未來走向,盡最大可能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降低問題的強度和烈度,從而減弱對社會的危害。

社會學的社會預測,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較多的是廣義🖨,即依據經驗估計、邏輯推理👨🏽,對未來發展大膽作出預期🧔🏻‍♀️、預見、預感和展望,進而作出動態的預測模型。

比如,就業問題。盡管中國的失業率同外國相比並不高🕰🚶‍♀️,但我們依然應當將失業問題視為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又如,老齡化問題♔。發達國家普遍出現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就提醒我們要積極考慮如何調整出生率問題,如何調整生產🙏🏻👲🏿、流動、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投資方向、社會保障以及福利🥘、救濟等問題👹。

此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有差異,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有差異,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有差異🆙,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有時也稍有不同,這都容易帶來文化的脫節、中斷和沖突,成為不安定因素。這就要求中國的社會學人著力闡述文化融合理論。

創建中國社會學派,第四要義是用社會學的科學方法對各類社會現象進行了解🔜💇🏽‍♀️、說明、闡釋和預測。

在有些地方🈳,社會學被稱為“搗蛋的科學”。為什麽呢?舉個例子🥁,你去問十個老太太“兒媳婦好不好”📫,十個人可能都會回答“好”。於是🤼‍♂️,你就說“100%的老太太認為兒媳婦好”👌🏿。應該說🧑🏿‍🎓,這不是造謠,而是有根有據的。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再去問🏌🏽‍♂️:“兒媳婦給你燒過飯嗎?”可能就會有一兩位老太太不回答或者搖頭。那麽,剛才那個“100%”就要打折扣。如果你再問:“兒媳婦給你洗過衣服嗎?”又有一兩位老太太不回答或者搖頭🪻。那麽,那個“100%”又要進一步打折扣。

這個通俗的例子🪐,充分說明方法論的重要性。社會學的方法論有唯理論,還有經驗論🦬;在思維方法上有演繹法,還有歸納法😼。中國學界公認的是,采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社會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既要全面🤗,又要深入;既要定量研究🫵🏽🏂🏿,又要定性研究;既要橫剖研究🧗🏼‍♀️,又要縱貫研究👨🏻‍⚖️;既要個案研究🕤,又要比較研究;既要有解釋性研究,又要有探索研究📨👨🏿‍🦰;既用參與法🧑‍🦽,也用觀察法……

上述方法各有各的側重點🎬,同時也要認識到各有各的局限性✍🏽。因此🙈,尤其要提倡采用多種方法研究⛈,提倡信息互補、思維共振。這樣的“大調研”,才稱得上全面深入。那種“撿到籃子裏就是菜”的做法是忽悠,是敷衍🧘🏼,是懶政🎂👼🏿、懶學🪴,害己害人又害國。

一句話🕷,在社會學研究中,不能只滿足於“看到”🎗,更要做到“看透”“看穿”,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立足當下看未來。


上一條:2021雲享上大| 做有責任感的社會觀察者和研究者

下一條:新時代新的社會階層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意昂3官网舉辦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