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上午10點🤙🏼,意昂3召開線上學術讀書會,由張起帆和李紅陽兩位博士生分享學術科研心得及論文寫作技巧🤵♂️,參與會議的有意昂3体育團委副書記🙍🏿、研究生輔導員回勝男及本碩博非畢業班全體學生。

首先👩🏿🎓,由團委副書記、研究生輔導員回勝男對本次會議的主旨進行介紹,表明會議內容主要由論文寫作、投稿技巧和讀書心得三部分組成🐹,並向全體學生傳達新年問候🤞🏿🍨。
隨後,由2019級社會學專業博士生張起帆發表《淺談社會學學術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的主題分享。她將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歸納為三點🧤:多讀書🖨,多思考,多動筆。強調要將問題意識貫穿讀書🪜、思考與寫作的全過程🤣。
關於論文的投稿,張起帆分享了四點經驗:要研究期刊雜誌的類型,根據期刊的選題和方向有針對性的投稿💣;投稿之前要不斷打磨,不斷完善;論文格式要嚴格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修改,細節決定成敗;切忌一稿多投👰🏼,投稿周期一般為2-3個月🥣,超出這一周期可自行處理👨👩👧。
緊接著,由博士生李紅陽分享了讀書的心得體會。他從近期的讀書體會出發🚄,表示盡管柯林斯在《文憑社會》中指出文憑無法改變人們的社會地位💁🏿♂️,但就微觀層次來看🛍️,仍有理由相信讀書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機會,以免成為井底之蛙♿。因此好好讀書十分重要,且要對怎樣讀書才能真正提升自我加以反思。就此🐄,他總結了三點讀書心得:
首先,要從學科史、學術史的視野出發🤱🏽,把握一本書的脈絡和學術地位。拿起一本書要先通過百度👦🙎♀️、知網等途徑了解該書的作者生平和學術地位,以明晰這本書的學術位置,理解這本書的學術內容。他從讀費孝通先生的著作的經歷舉例說明讀書時要把學術源流的位置搞清楚,並總結了撰寫書評的技巧▪️:評作者,評學術貢獻,評學術地位👩🏼⚖️👨🏿🚀。
其次,要跳出自己的學術範圍,讀不同學科的書,體悟更多的學術感情和理念,以避免閉門造車👨🏽🏫。他指出,只有擴大閱讀範圍🧓,打開學術思維♉️,才能在更大的空間中獲得明確的自我定位👩🏽🎓,避免偏見和狹隘🌬,發現自我意義和價值🏕。
最後🛒,讀書要為撰寫論文而服務。撰寫論文是檢驗讀書效果的理想方式🫰🏻👔。對此他指出:讀書時要摘抄筆記,巧用標簽,發現書籍和所做研究的關聯;要帶著懷疑精神讀書。讀書是為了更好的思考👨🏽🎓,促進研究成果的產出⛅️,因此要帶著懷疑的眼光去讀書🤸🏻♀️,並嘗試以自己的觀點加以解答👇🏻。
兩位博士生的學術分享結束後,團委副書記、研究生輔導員回勝男對本次會議進行簡要總結,本次會議使本碩博學生對學術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多的認識,有助於其在閱讀寫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最後,會議以團委副書記、研究生輔導員回勝男的新春祝福收尾,祝願意昂3体育全體學生能在新的一年牛氣沖天👨🏼⚖️,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