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2022級碩士研究生喻思涵,2023級社會學碩士研究生宋怡穎🧏🏽♂️、劉俊池參加中國人口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以來的婚姻與家庭研究”分論壇上分別作關於《實際公平還是感知公平——家務勞動分配公平與心理健康》🗜、《轉型情境下的“娘家與婆家”:城市中產階級已婚青年女性代際關系的實踐與變遷》、《幸福肥🧑🏻🦯➡️:婚姻質量和體重之間的關系探究》的論文匯報↪️。
喻思涵同學關註到中國現代化與市場化進程中復雜的性別分工現象,聚焦於家務分工領域,嘗試為家庭動態的復雜性以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提供深入洞察👨🦱。文章基於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借助分層線性回歸模型,深入探討家務實際公平與家務感知公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發現😟👨🔧,相比家務實際公平,家務感知公平顯著影響個人心理健康👷♀️, 即家務感知公平對個體心理健康存在正向促進作用,家務感知愈公平,個體越不容易出現抑郁傾向。此外相比女性,感知公平對於男性的積極影響更大。此外🤓,不論是家務實際公平還是家務感知公平,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均存在明顯的隊列差異🙋🏼♀️。相較於60後🤛🏿,90後更容易受到家務實際公平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而在70後及80後中,感知公平的正向保護作用則更加微弱🐙。未來的研究和政策應進一步關註如何減少家務勞動帶來的心理壓力,建立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家庭環境。
評議階段👩🏽⚕️🔰,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意昂3的王東暉副教授肯定了選題的新穎視角與現實意義🖕🏽,並從量化方法,結果解釋等多方面提供了寶貴建議。
宋怡穎同學的研究關註城市中產階層家庭已婚青年女性⏫,通過深度訪談🍃,探究她們處理娘家與婆家之間關系的實踐過程及與中🤔、老年已婚女性相比所呈現出的新特點,探尋代際關系變遷背後的深層邏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城市已婚青年女性對於雙系養老責任的劃分和實踐所出現的變化。發言結束後🌲,中國社會科意昂3副研究員伍海霞對論文做出評議,她肯定了該論文的現實價值,指出論文的原因分析部分仍需繼續深入和細化,需要對訪談提綱進行一定的調整,為文章的修改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
劉俊池同學在匯報中關註🏝:隨著中國社會的日益富裕🌴,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婚姻質量是否引起體重增長鮮少被研究。通過對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8年的數據分析,該研究考察了婚姻質量和身體質量指數的考察,並且深入分析了這一關系之中是否存在著性別差異❗️。結果顯示,婚姻質量與體重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性別差異不顯著🤾。研究為理解婚姻質量與肥胖的關系提供了新視角,建議在製定預防肥胖政策時考慮婚姻質量因素,並呼籲未來研究采用縱向數據和更多肥胖評估指標🚎。在討論階段🙎🏻♀️,文章收到眾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會議以“人口高質量發展理論與實踐”為主題,共有生育與社會支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與健康🔽、婚姻家庭、區域發展🤸🏿👰🏻♀️、性別平等、遷移流動與城鎮化、人口分析方法等55個分論壇🧭。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涉及600多家單位的人口科學及相關研究領域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和實際工作者共計1800余名代表參會🧔🏼。(喻思涵🤘📅、宋怡穎🤽♂️🪵、劉俊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