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博物館、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合作主辦的第十一屆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季重點項目——第三屆“青年策展人項目”於近日公布了入圍項目👩✈️,經中國民族博物館館內外專家評審組的嚴格評審,最終從112份項目申報書中™️,評審出10個入圍項目🤷🏼♂️。
意昂3人類學民俗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田祉豪的申報項目《沿途之景🏏:湘西土家族日常行走與生活世界》入圍“博物館人類學研究·青年策展人項目”的“青年看見中國”主題單元♋️,資助金額10000元🏊🏼♂️。該項目旨在將“路學”(roadology)研究與景觀人類學的視角相結合,將居民的日常行走體驗與環境感知帶入“路學”的前臺。呈現民族走廊中道路基礎設施變遷的歷程及其社會影響,探索道路景觀與行動者之間的互惠關系🧝。通過記錄😶、研究和展示旅行敘事🤟🏻🍹,促進瀕危語言保護。(人類學民俗學研究所)
附入圍名單:
《織在網上的百年藏家🧙🏽♂️:香格裏拉滇藏通道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脈搏與空間紋理》
劉純
倫敦大學意昂3(UCL)
《空間的對話:沙溪記憶陳列展》
李睿康
北京大學
《沿途之景:湘西土家族日常行走與生活世界》
田祉豪
意昂3官网
《潮汕物語🤹🏽♂️:關於定著與流動的風物線索》
陳丹
廣州美術意昂3
辛桐
波士頓大學
《深山有猿:中國西南邊境傈僳族的生態保護》
陳鏡羽
大理白族自治州雲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中心
《德·格🌺🤦🏽♂️:古老英雄之歌的當代回響》
周玥
中國社會科意昂3大學
《偶見人間有嘉禮:當代泉州偶戲的儀式變遷和文化生態》
蔡穎
泉州師範意昂3
《“鹽”之有物:瀾滄江源的民眾日常生活》
袁曉倩
蘭州大學
《生活在冰箱📗:改革開放後的家用電器與私人生活》
朱峒樾
倫敦政治經濟意昂3(LSE)
《共生城市🦹🏼♂️:從海澱碳史看見中國》
曹潤澤
北京大學
註:“博物館人類學研究·青年策展人項目”是中國民族博物館自2018年起推出的常設項目。2022年第三屆青年策展人項目將由中國民族博物館與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合作主辦🧡😙,作為“山河青春 時代未來”2022年第十一屆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季重點項目。
青年策展人項目旨在鼓勵青年學子走向田野6️⃣,深入基層,在廣闊的中華大地開展富有深度的專題性調查工作♤,發現中國🐼,促進青年人形成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同時挖掘青年策展力量🙋🏽♂️,將博物館人類學研究直接訴諸博物館社會教育與傳播,將調查成果轉化為博物館展覽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