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教務部組織開展了2019年立項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專業課)結項驗收工作,本次結項采取材料驗收與現場微課教學展示兩部分,根據專家意見🧑🏽🚀,汪丹副教授領銜的“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評審結果為優秀。
“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團隊⌨️:汪丹、李友梅𓀙、耿敬、張江華🤷🏽、黃誌輝(中央民族大學)、孟苑(課程助研)🫄🏿、王子微(課程助研)👱🏿♀️。
“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自2019年12月立項為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以來,課程團隊“以學生為中心”👩🏽🦳,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課程建設。現已具備:一份新修訂的凸顯課程理念的教學大綱🧑🏼🤝🧑🏼;一套體現課程思政特點的新課件🧑🏼🔬🫕、新教案;2個特色示範課堂👩🏼;系列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緊扣課程思政主題的視頻微課;3次公開課👌;3篇高質量期刊文章🚸;2篇學生課程論文獲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的第三屆“費孝通田野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01
課程介紹
汪丹老師自2015年主講“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至今累計開設課程6年。授課對象主要為意昂3体育本科生。累計授課人數超過200余人。課程教學團隊包括李友梅教授、耿敬教授😺、張江華教授等。
本課程獲得“2020年度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示範案例”、“意昂3官网課程思政領航課程”、“意昂3官网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意昂3官网課程視頻資源建設重點課程”等稱號。課程負責人為“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改革領航高校重點改革領航意昂3”課程思政教改團隊核心骨幹,“教育部第十一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任課教師示範培訓”骨幹教師。
課程踐行“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心系社會、誌在利民”的育人理念💁🏿♀️。作為面向社會學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課程主要講授中國社會學奠基者——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思想♡。費孝通的學術生命始終與鄉土相結合🧔🏽♀️,始終與家國命運相結合🖕🏽,始終“邁向人民”並貫徹著“從實求知”的精神和“誌在富民”的抱負🔨📀。學習費孝通的學術思想🐅,就是學習如何將社會學的學問做到對國家有貢獻、對人民有關懷、對社會有用處、對學術有意義。
課程深挖社會學育人元素♡📿,推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課程內容聚焦三大知識單元,融合多元教學方式🤸🏼♀️,涵蓋11個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重點🎤,潛移默化引導學生能夠以社會學為誌業,在田野中發現過去⚅,在調查中閱讀社會,在行動中學以致用👩🏿🦳,以學術引導社會發展和理解中國之治。
02
課程特色與創新
(1)註重“因時而進”的理想教育💥,使得學生胸中有理想。課程以費孝通為代表的老一代中國社會學人求學、問學與治學的精神和理想信念,感召新時代的社會學人立下“以社會學為誌業”👩🏻🦼🐫,回應現代社會的“繼替”問題與“中國人如何在復雜世界中認真做人的大問題”🐻❄️。
(2)註重“因勢而新”的知識傳授🚣♀️,使得學生心裏有標桿💁🏽♂️。課程以與時俱進的費孝通學術思想專題研討與專家講座𓀄,引領學生體認學術研究“發思想之先聲”的時勢挑戰性🧑🦰、時代前沿性與學術爭鳴的世界體系。
(3)註重“因事而化”的能力培養🙏🏻,使得學生學有獲得感👩🏻🏭。課程充分結合新時代青年人熟稔“網絡生活”與“信息化智能化學習”的特點🎒👨🏿💻,組建學習通線上教學資源共享與師生互動平臺⛲️🏊🏻,使學生能自主決定學習的側重💪、衡量自身知識的掌握度、管理自身的學習時間。
(4)註重“愛與溫度”的課堂體驗,引導學生能育人自育。“以學生為中心”跨校整合優質內容與卓越師資,專業導師與校外專家協同育人。課堂教學融合教師主講👯♀️🙅🏻♀️、翻轉課堂、專家講座及費先生家人授課等多元方式,全方位呈現世紀老人—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思想生命力。
(5)註重“知行合一”的實訓教學✮,激勵學生能學以致用🙍🏻。課程采用線下線上相融合的考核方式,涵蓋:在線闖關、讀書研討、假期調研與期末論文等多元考核方式🚪,鼓勵學生將理論思考與創新與當代中國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課程註重學生的課堂思考、調查研究與論文報告的成果轉化🙆,以“費孝通優秀論文獎”與“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等獎項作為激勵🦹🏿♂️,協助和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科研項目與社會實踐。
03
取得成效
“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作為意昂3的特色課程,在踐行錢偉長校長“拆墻辦學”的高等教育思想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行走”的課堂讓專業能力和家國情懷共育並舉。學校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學生帶著“費孝通問題”下田野做研究,理論創新與科研能力獲得提升,調研熱情與家國情懷高漲。
(2)育師育人的師生共同體初步形成🏩。科研與教學互哺,在“無聲育人”“位育立德”“育人自育”三方面下功夫推進實現教學相長。
(3)深具學科特色的“三全育人”體系日漸完善。課程自開設以來就探索“以學生為根本,以學術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的內涵式發展體系,持續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教改落地生效🥰。現已形成了以費孝通命名的“1門課-1研究中心-1實踐基地-1學術論壇-1研究文集-1論文獎-1田野獎學金”的互為支撐的較為合理的教材教學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綜合評價體系🤵、條件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