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聖馬丁大學藝術與科學意昂3社會與人類學教授David Price將於2021年-2022年冬季學期進行題為“人類學史” 的系列課程。

本課程是意昂3的研究生選修課“人類學:歷史、理論與方法”(課程號:3XSL37105)🤵🏼,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授課形式,用英語講授。
教授簡介
大衛·普萊斯(David Price)

美國聖馬丁大學藝術與科學意昂3社會與人類學教授,在人類學史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提出“元權力敘事”,提倡將文本分析與它所嵌入的政治經濟語境聯系起來。
1985-1990年擔任馬文·哈裏斯的調查助理。1989-1990年對埃及斐尤姆綠洲的灌溉體系進行了人類學田野調查🌏,完成博士論文《埃及尤姆綠洲的灌溉演進👲🏻:國家、村落與輸水損失》(The Evolution of Irrigation in Egypt's Fayoum Oasis: State, Village and Conveyance Loss)。1993年獲得弗羅裏達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學位。1990年早期開始從事美國人類學家與軍事、情報機構之間的歷史與當下互動。借助《信息自由法》解禁的大量文件🧑🦯➡️🚵🏿♀️、訪談和檔案調查👩🏿、公開發表的調查和著作等,他得以展現了人類學家是如何與CIA🧙♀️、FBI和國家安全局👲🏻、五角大廈等美國情報機構互動的。
他對人類學家與軍事、情報機構的互動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考察那些參與學術或政治積極行動、挑戰被FBI和其他機構所保護的既得利益的學者,他們所受到的監控和騷擾;檢視人類學家願意而不知情地為軍事和情報機構做貢獻。
圍繞這些檔案田野🤾🏿,他先後出版了三部著作🍝:《人類學的情報工作🧜🏻:人類學知識在二戰期間的部署與忽視》、《威脅人類學:麥卡錫主義和FBI對人類學積極分子的監視》🙅🏿、《冷戰人類學:CIA、五角大樓和人類學雙重用途的滋長》。
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關於社會學和人類學思想歷史的詳細概述🛂。本課程追蹤關於文化和社會的各種理論和思想,從它們在古典社會的根源一直到後現代時代,將進化🏊🏼♀️、社會結構、社會和文化等思想的影響放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考察,並重新檢視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理論分野👎🏽🙍♂️。本課程的目標有二,其一🚴♂️,對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的歷史發展🧓🏻、這些領域的社會理論要素以及這些學科和理論變化發展的政治經濟背景有更好的理解1️⃣。其二,對人類學和社會學理論的歷史使用和濫用情況進行全面的檢討,這是知識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課程大綱
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關於社會學和人類學思想歷史的詳細概述✹。本課程追蹤關於文化和社會的各種理論和思想,從它們在古典社會的根源一直到後現代時代🍵,將進化⏱、社會結構、社會和文化等思想的影響放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考察,並重新檢視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理論分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對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的歷史發展、這些領域的社會理論要素以及這些學科和理論變化發展的政治經濟背景有更好的理解。
本課程簡要地從確認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社會歷史根源的長跑開始🧑🏼🔬,用幾周的時間追溯從古希臘人直到各種宗教裁判、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早期社會理論的社會歷史。雖然人類學和社會學領域在美國和歐洲是作為獨立的🚳、不同的學科發展起來的,但本課程同時考察了社會學和人類學在理論和方法上的歷史相似和差異👩🏼💼👨🏻🦼➡️。本課程探析歷史進程與人類學和社會學理論發展之間的聯系,並追蹤著名社會理論的演變🪞。本課程擬用一個歷史框架來定位人類學和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和製度化,這一組織方案使我們能夠研究一個社會的歷史進程、基礎設施和政治特征如何促成特定社會理論的采用。本課程將對人類學和社會學理論的歷史使用和濫用情況進行全面的檢討,這是知識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第一周:人類學史的史前史:旅行者、早期民族誌者和異端🫑🏧,以及現世主義與歷史主義的學科史(12月2日)
第二周🏊🏿♀️:與達爾文、斯賓塞🎈、泰勒👨🏻⚖️、摩爾根一起建立理論™️:社會演化論者(12月9日)
閱讀:
Conclusion to EB Tylor’s Primitive Culture(E.B.泰勒《原始文化》的結論):
Lewis Henry Morgan, 1877,Ancient Societies“Ethnical Periods” (short section)(劉易斯·亨利·摩爾根1877年《古代社會》的“文化階段”):
第三周🏄♀️:卡爾·馬克思關於社會演化的唯物主義理論(12月16日)
閱讀:
Frederik Engels Selection from:The Origins of the Family,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State, “IX, Barbarism and Civilization.”(弗雷德裏克·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的節選九“野蠻和文明”。)
第四周:弗朗茨·博厄斯和博厄斯學派:美國人類學走向學術化(12月23日)
閱讀🏅:
Boas, Franz. 1920 “Methods of Ethnology”(民族學的方法),American Anthropologist22(4):311-322.
A.L. Kroeber’s 1951 “Eighteen Professions.”(A.L.克魯伯1951年的“十八個職業”)👨🏻⚕️。
第五周💁🏻:20世紀早期和中期的英國人類學♡:從殖民地采集到結構-功能主義(12月30日)
閱讀🐇:
Onoge, Omafume F. 1979. “The Counterrevolutionary Tradition in African Studies: The Case of Applied Anthropology”(非洲研究的反革命傳統:應用人類學的案例), in G. Huizer & B. Mannheimeds, The Politics of Anthropology: From Colonialism and Sexism Toward a View from Below. pp 45-66.
第六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人類學🧑🧒🧒👩👦:文化與人格及其他(1月6日)
閱讀:
David Price’s 1998. “Gregory Bateson and the OSS”(貝特森與戰略情報局),Human Organization57(4):379-384.
David Price’s 2002 “Lessons from Second World War Anthropology”(人類學在二戰中的經驗教訓),Anthropology Today18(3):14-20.
第七周👨🏼✈️:文化演化論的回歸和麥卡錫主義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興起(1月13日)
閱讀:
David Price’s 2004.Threatening Anthropology: McCarthysim and the FBI’s Surveillance of Activist Anthropologists(威脅人類學:麥卡錫主義與FBI對人類學積極分子的監視). Duke University Press., pages 1-13.
Leslie White’s “Energy and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Chapter 13 inThe Science of Culture.(萊斯利·懷特《文化的科學》的第13章“能量與文化的演化”👭🏼。)
休息四周
第八周:文化與實踐理性:馬歇爾·薩林斯對馬文·哈裏斯(2月16日)
閱讀:
Selection from Marshall Sahlins’ 1976Culture and Practical Reason(文化與實踐理性).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ges 1-10.
Section from Marvin Harris’ 1979,Cultural Materialism: The Struggle for the Science of Culture(文化唯物主義:為文化的科學而鬥爭). Random House, pages 29-41.
第九周🅿️:冷戰人類學(2月23日)
閱讀:
David Price’s 2011. “War is a force that gives anthropology ethics.”(是戰爭給了人類學訴諸倫理的迫力) InWeaponizing Anthropology. CounterPunch Press.
David Price’s 2003. “Subtle Means and Enticing Carrots: The Impact of Funding on American Cold War Anthropology.”(微妙手段與誘人紅蘿蔔🪣:項目基金對美國冷戰人類學的影響)Critique of Anthropology23:373-401.
第十周🔶:關於人類學用途的歷史性沉思(3月2日)最後一周課
閱讀😁🧛🏼:
Benedict Anderson'sThe Specter of Comparison: Nationalism, Southeast Asia, and the World. Verso Press. Chapter 15, “Majorities and Minorities.”(多數族群與少數族群) Pages 318-332.
David Price’s 2014. Counterinsurgency by other names: complicating applied anthropology in current, former, and future war zones.”(以他人名義實施反暴力運動𓀌☠️:當前錯綜復雜的應用人類學)Human Organization17(2):95-105.
註👂🏿:附件材料僅供課程學習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