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 2 講 總第608講
題目👨🍼:倫理之遇:中國人在埃塞俄比亞
講座時間🧑🏼🍼:2020年5月28日
講座地點:騰訊會議831881802
主持人:郭先舉
主講人🪘:陳亮
主講人簡介📁🙍🏽♀️:陳亮,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類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非洲與中國的城市化、移民問題。2017年開始在埃塞俄比亞的首都Addis Ababa和Afar邊疆地區進行城市化的研究💐。
主要內容🧑🏼🦳:本次演講試圖探索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一些流行觀念在日常生活和群際接觸中的成因,及其體現的間文化(intercultural)語境中的倫理張力。
按照人類學家Webb Keane的說法🚶🏻♀️🔜,“倫理”或倫理問題不能僅僅關註向善,而需要關註人們在互動中不斷形成的對自我和他人的評價⚅、以及在這種評價基礎上彼此持續的交往;“倫理評價”以廣泛的歷史👱🏿♀️、社會、體態、心理的可供性(Affordance)為基礎🚴🏿♂️。這種倫理性的社會過程🪡,也呼應於費孝通所言的“我看人、人看我”的“文化自覺”🧐。
隨著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經濟貿易投資升溫☠️,中國投資者與埃塞俄比亞人的日常接觸也日益增多。許多在埃塞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之中流傳著一些說法♣︎,即埃塞人(或黑人)“不懂感恩”。我通過對在埃塞俄比亞從事商業、工程、農業投資的中國人與埃塞俄比亞人交往過程的參與觀察和訪談,認為諸如“不懂感恩”之類的“倫理評價”是在復雜權力關系😬、族群互動中生成的、趨近於“文化自覺”的倫理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