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研修班《數據分析專題》系列講座
意昂3“泮溪下午茶”系列講座·2022夏季
(7月3—7月13)
主辦🤱🏽:意昂3
上海紐約大學應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
協辦🦖:意昂3官网數據科學與都市研究中心
2022年7月,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研修班(暑期班)期間☸️,意昂3與上海紐約大學應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將聯合舉辦一系列講座,以推動社會科學量化研究方法的教學與應用。在本系列講座中,主講人將結合自己的研究實例👲🏼,介紹相關研究方法及統計模型🧑🚀👨🏻🦼➡️。
第一場🕵🏼♀️🏂🏼:7月3日14🛜:00-16:00
社會科學調查中的實驗設計與因果分析策略
吳曉剛
上海紐約大學禦風全球講座教授、紐約大學教授
主講人簡介🫅🏽:吳曉剛,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社會學博士👩🏻🦳。2003-2021年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2018-2021年擔任社會科學部和公共政策學部講席教授👳🏼♂️👳♀️。現任上海紐約大學禦風全球社會科學講席教授,社會科學領域負責人🔋💇🏽♂️,應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全球學者(2020-2024),國際華人社會學會(International Chinese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會長,英文SSCI雜誌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主編🧴。
內容簡介:社會科學量化研究分析需要解決因果推斷的問題🆘。盡管大部分研究分析都是基於觀察數據(observational data)利用統計技術來應對這一問題,研究者如果直接搜集數據,可以在抽樣調查中嵌入實驗設計,來解決這一問題🐈。本講座以香港社會動態調查(HKPSSD)和上海都市社區調查(SUNS)中的設計為例😂,介紹調查實驗法💈、列舉實驗法🧗🏻♀️🪫,實地實驗法🩰,自然實驗法的思維和設計👃🏻,如何幫助我們克服依賴抽樣調查數據可能的偏誤,解決因果推斷的問題。
第二場:7月6日14🥕:00-16:00
理解中國的教育公平😫:宏觀趨勢和微觀過程
吳愈曉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講人簡介🍟:吳愈曉🤾🏿,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分層與流動、教育社會學😣🚜、職業與勞動力市場和定量研究方法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以及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等人才計劃✡︎🦸🏻♀️。
內容簡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教育公平問題也日漸凸顯,教育獲得的城鄉和階層差距呈現擴大的趨勢。本次講座從社會分層和流動的視角出發,探討影響教育機會公平的宏觀結構和製度性因素以及教育不平等再生產的微觀過程🦹🐤。
第三場🫵🏻:7月8日14👩🏻✈️:00-16:00
通過社會研究檢驗想法:以深海港為例
張卓妮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副教授
主講人簡介⚂👩🏼🎤:張卓妮💂🏻♂️,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聯署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社會分層與不平等、人口遷移、教育🤷♂️、勞動力市場和比較城市研究等👨🏻🌾🧍🏻♀️。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從“內地到香港的跨境遷移”和“農村到城市的境內遷移”兩條主線出發,研究人口遷移、社會分層與流動、城市社群空間聚集與族群經濟等相關問題🧑🏻🤝🧑🏻🏒,當前著重的研究議題包括我國城市發展中資源空間分布與民生需求之間的匹配情況✍🏻𓀅,以及城市人口空間分化及其分化效應。
內容簡介:本次講座將圍繞量化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中的概念與測量𓀕🦹🏿♂️,自然/社會實驗,空間數據與調查數據的使用等,結合深圳、上海和香港的研究實例👵🏿,介紹如何通過社會研究檢驗想法🦓🧑🦲。
第四場👨🏽🦲:7月9日9🗞:00-11🎬:00
中國大都市的居住與空間分析:上海為例
孫秀林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講人簡介👶🏿:孫秀林🧜🖱,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社科意昂3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層治理、城市社會學🤷🏻、空間分析等♍️。相關學術文章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刊物6️⃣🤞🏻,多篇文章獲《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主持多項課題🌝,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海哲社課題🤌🏼、上海教委創新項目等🚲。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大項目。獲2015年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第四屆“社會學優秀成果獎”論文獎🚴🏿♀️。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內容簡介:空間分析在城市社會學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次講座回顧城市社會學中關於空間分析的理論流脈,對於城市社會學中的居住議題進行梳理🧉,利用上海市的數據對當代中國大都市的居住議題進行分析,並對這一現象背後的社會機製進行探討🪙。
第五場:7月11日14:00-16:00
比較社會研究:社區、城市與國家
李駿
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研究員
主講人簡介👳🏻🧘🏿♀️: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現任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研究員📛、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社會研究,包括社會分層與流動、城市社會學、勞動社會學等💪。近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曾獲中國社會學會和上海市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年度上海社會科意昂3“張仲禮學術獎”,2014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曙光計劃”、“社科新人”以及2015年度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為上海市徐匯區第十四屆政協委員👩🏿🌾、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社會分層與流動專業委員會、上海社會學學會理事,《當代青年研究》主編。
內容簡介🏜:中國社會學不缺塗爾幹意義上的比較社會學(比較研究方法)🫲🏿,但缺韋伯意義上的比較社會學(比較社會研究)。本講座運用量化比較研究方法,在三個層次上分別探討社區凝聚🤍、城市包容🏇、國家認同的影響因素。
第六場🧖♀️:7月13日14:00-16:00
追蹤調查數據分析
繆佳
上海紐約大學助理教授
主講人簡介:繆佳,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現任上海紐約大學文理學部社會學助理教授(常任軌)👨🏿🍼🎳,紐約大學社會學系聯屬助理教授(Affiliated Assistant Professor),曾為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助理教授,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社會學系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城市社會學、社區研究😻、人口健康與老齡化🤝,研究成果發表於Social Forces, Cities,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Aging & Society, Health & Place等期刊👩🦰🥓。主要講授Methods for Social Research, Urban Sociology, Population and Socie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Methods等課程。2021年入選上海市“青年東方學者”,2022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海外)項目青年人才”♦️。
內容簡介🚓:越來越多的社會科學研究者致力於采集動態經驗數據來記錄和研究社會變遷。本講座將介紹追蹤調查數據的特征和優勢、數據結構🦹♂️、常用分析方法及其優劣👋🏽👵🏿,並討論動態追蹤調查面對的挑戰和可能的應對策略。
預告👱🏼♂️:
7月15日至7月30日,還將舉辦宋曦😇🤌🏿、李忠路👩❤️👩、周穆之🛄、許多多、曾東林等老師的講座💪🏽🐥,敬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