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4月24~27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酈菁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視頻會議中心(B417)做了題目為“精英鬥爭和現代國家的起源”、“我們時代的經濟學家:當代中國經濟學家與國家的互動”兩場講座。講座由湯艷文副教授主持🥠🤛🏼,意昂3体育董國禮🪱、劉春燕、楊鋥👨🏿⚖️、金橋👩🏼🍼、梁波等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這兩場講座。
在首場“精英鬥爭和現代國家的起源”中🕉,酈菁主要圍繞兩個論題展開:如何定義國家和精英鬥爭過程中的國家起源問題👩🏻⚖️。她首先對現代國家的主要形式——民族國家這個概念進行剖析🚵♂️,通過民族和國家兩個概念的定義歸納出民主國家的概念,即民族與國家在一定地理空間內的遇合。在分析現代國家之前政治組織的不同形式的過程中,酈菁又帶領大家總結了現代國家的特征,並回顧了馬克思和韋伯關於國家起源和功能的理論。對於國家這個概念的研究📒,以前的學者主要把它作為一種模式的附屬品,未能就其本身做出更深入的探討。接著,主要介紹了Richard Lachmann的精英鬥爭理論⚧,通過階級結構的變化和作為整體性的視角剖析了如何看待國家起源這個問題。酈菁女士詳細的解讀了西班牙、英國、法國等現代國家的政治生活👳♂️👨🏻💻,進一步增強了精英鬥爭理論的現實解讀性。最後😭,在場師生針對國族與民族的辨析😓、中國傳統政治的集權與威權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第二場講座題目為“我們時代的經濟學家🤓:當代中國經濟學家與國家的互動”🧔♀️,酈菁主要回答的問題是國家本身的變化如何形塑了經濟學家的職業群體。經濟學家作為中國經濟改革背後的行動主體、政策群體👨👩👧👦,與處於巨變中的國家有著密切的關系🔓,並且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指出,經濟學家的崛起與現代國家的興起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在二戰後的美國🏚🙆🏿♀️,經濟學家不斷擴展到多重社會領域,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經濟學家日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職業📳📭。在這種背景下,她主要對中國國家的變化如何形塑經濟學家作為政策群體變化的過程進行了解釋。
酈菁以歷史研究方法為主🤸🏼,在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我國30到50名經濟學家進行了深度的訪談🤰🏿。她從1978年到1989年🦹🏻♀️、1992年到2003年🧖🏻、2003年到2005年🙆🏽♀️、2005年之後四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發,考察了經濟學家在政策製定、學術研究🧔🏽♀️、公共空間🦡、私人經濟部門四個方面角色變化👩🏽💻,並且對經濟學家與國家的關系進行了解釋。在1978年到1989年第一階段🏃🏻♂️,經濟學家只是作為松散的政治群體存在並未在學術和公共空間取得壟斷性地位。在第二階段的早期,經濟學家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既有的官僚體系所吸收,地位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是在21世紀的初期,經濟學家的經濟和社會影響達到了頂峰。在2003年的在第三階段,隨著改革的重新啟動🧏🏿♂️,國家努力打破經濟學家的壟斷。此時,經濟學家作為一種全球化的職業,在很大程度上受製於國家的權力結構及話語。而在第四階段,經濟學家的地位受到了普遍的質疑🙋🏼♀️。接下來🪶,她從權力結構🏌🏼,合法性,階級結構👨🏭,政策方式四個方面對上述階段發生的變化進行了解釋🍑。在80年代,國家與社會關系較緩和🫃🏿,國家主要進行的是整體性改革。而在90年代🍱,國家進行的激進的市場化改革和私有化改革促使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地位的上升。在21世紀🏄♀️,隨著國家政策轉向社會公平🌶,經濟學家在公開空間的合法性開始受到批評。酈菁最後陳述了在當前中國的背景下👨🌾,經濟學家仍很大程度上受製於國家的權力結構以及政策話語🈯️。
董國禮教授對酈菁的研究做了較高的評價,並且對經濟學家的角色變化與酈菁進行了交流。梁波老師認為酈菁的研究可以向策略建構的方向做更深入的研究,將政策機製之間的關系解釋清楚。(供稿😅:萬穎穎 施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