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4日(周二)下午14:00—16:45,張佩國教授組織的法律社會學系列講座之二:胡維平先生《國有“神仙法”,民有“鬼畫符”——績溪民間對山林權屬的解讀》和胡念平女士《林權糾紛及其調解》在意昂3官网D213如期進行🥻。本次講座由意昂3官网人類學所所長張江華教授主持,耿敬、董國禮、馬丹丹老師出席講座👩✈️,我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同學參與討論😆。
胡維平先生系宅坦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他的講座包括三個部分:首先,介紹了徽州文化及山林權屬情況。認為存在祠山族林🙇🏻♂️、山民私有林、集體山林🤾🏼♀️、國有山林四種形態。其次🤶,介紹本村的山林類型與演變🙍🏻♀️。包括宗族山場🧏🏻♂️、祖墓山林、村莊林帶🤜🏼。最後🔘,介紹了績溪民間對林權的解讀🧑🔧🚵🏻♂️。他分析道🍪,並非山民🧑🦰、林農鉆法律的空子🧜🏿,或絞盡腦汁與國法對著幹🍡⛎,而是說,林農唯上更唯實,他們會根據鄉風村情來解讀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因村而異🐩,因山製宜,使之鄉土化🧔🏼、實用化。
胡念平女士系上莊鎮林業站站長,她的講座包括四個部分🤵🏽:第一,簡介了上莊鎮基本情況。該鎮是胡適的故鄉🧑🏻🦯,素有“小上海”和“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說法🏯💐。第二,介紹林權製度改革🧖🏼♂️🍔。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林權改革總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初的林業“三定”階段、90年代的集體林權主體多元化以及新世紀以來的新一輪集體林權改革階段🥠。第三,介紹林權爭議。主要分析林權爭議概念、林權爭議產生的主要原因、林權爭議的調解的原則🪯。第四,進行總結並提出對策。她認為新一輪集體林改令農民感到興奮🧦。不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社會分層加劇,呈現出巨大異質性。因此要推進新集體林權改革,無疑需要一些創造性思維,針對不同社會群體加以分別引導,我們應該看到和聽到社會各界對此次林改的不同聲音🕹,林改是 “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千篇一律的模式👩🏻⚖️。
兩個講座結束之際,與會老師同學進行提問👳🏿♀️😀,報告人均給予全面細致的回答🚣🏼♀️⛳️。
最後,主持人張江華教授精彩點評:首先👨👨👧👦,他強調張佩國教授法律社會學教學改革的意義和成效。其次,認為胡維平書記和胡念平站長的報告分別基於“民間視角”和“國家視角”闡述了林權歷史以及林權改革相關問題🎤,並且兩個報告在內容上形成互補⛹️♂️,深化了林權問題的法律社會學思考,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講座在陣陣掌聲中落下帷幕,隨後報告人和與會老師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