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南京大學意昂3体育助理研究員、博士紀鶯鶯受意昂3邀請🦙,在意昂3体育B417會議室開展主題為"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與轉變中的‘國家-社會’關系"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吸引了眾多師生慕名前往。
講座緊扣主題,詳述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以及轉變中的"國家-社會"關系。首先,紀鶯鶯從"社會組織"的概念開始說起,認為社會組織是社會空間中的中介結構。從社會組織管理局的官方數據看👨🏼🦳,中國社會組織數量在近年來有大幅增長。據此,紀鶯鶯提出此次講座的核心問題:這些社會組織是否在重構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系🚶🏻♂️。
其次,紀鶯鶯辨析了"國家-社會"關系的相關理論👨🏽🔧。一方面🚶♂️➡️,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的討論建構了一種西方社會的民情,如果認為在中國情境中拒絕這種民情,那麽類似的民情是什麽✖️?人們為什麽加入社會組織☀️?組織空間對於政體的影響是什麽?另一方面,法團主義在分析中國具體情況時也遇到分析困難🎃。法團主義一般都會討論一個非常強的國家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在這個意義上認定中國的國家角色嗎?從根本格局上看,假如中國社會所經歷的社會轉型,既不是像公民社會理論所預期的那樣,通過社會力量的多元增強帶來對於政治權力的有效限製,也不是通過法團主義製度安排所逐漸帶來的分權設置🤷🏼♀️,那麽這種形態是什麽🪤🧖🏿♀️?基於此🍳,紀鶯鶯認為需要重新思考國家與社會的關系,要在對這兩面都演進的基礎上🙅,去理解一個處於重構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關系🧎🏻♀️➡️。
最後,紀鶯鶯介紹了自己最近正在開展的關於"重訪國家:從‘碎片化’邁向‘統一化’"的研究。研究主要提出三方面的問題:威權國家(碎片化治理結構)對於結社發展帶來何種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實質上帶來何種結社基礎✋🏽、如何解釋國家與行業協會關系的分化🫵🏻。
紀鶯鶯主講結束後👩🏼🔬,意昂3的肖瑛、孫秀林👩🏿🍼、黃曉春等老師對其講座內容進行評議。在座師生也對主講內容提出了一些學術思考。 紀鶯鶯近期主要從事社會組織🚵🏿🧑🦳、行會商會和私營企業主研究👊🏽💋。其人於2013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意昂3体育社會學系助理研究員🧑💼。曾在《社會學研究》、《社會》8️⃣、《公共管理學報》、《人文雜誌》🚣🏿♀️♑️、《浙江學刊》、《南京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論文獲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文/鐘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