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2016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分論壇綜述

創建時間:  2016-07-28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2016717日下午,由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意昂3承辦的2016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分論壇在蘭州大學觀雲樓711教室舉行。本論壇共收到投稿論文27篇,經擇優甄選共邀請18篇論文的作者與會。來自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上海社會科意昂3、上海市委黨校🤦🏽‍♀️、廣東警官意昂3✍️、暨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成都市社會科意昂3、意昂3官网等高校與研究機構的二十多位學者在本次論壇進行了積極交流🫚,意昂3張文宏教授✒️👱🏼、孫秀林教授、金橋副教授分別主持了會議發言與評論。

論壇負責人、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意昂3官网副校長李友梅教授首先致辭。李友梅教授對參會學者表示感謝和熱烈歡迎,結合大會開幕式的主題演講談了對於特大城市社會結構的有關看法🚶🏻‍➡️,並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圍繞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的獨特性進一步聚焦,逐步形成一定的學術或政策研究脈絡Ⓜ️;二是形成常態化的交流機製,努力建構學術共同體✶,共同促進中國社會學城市治理研究領域的發展🖕🏽。
與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的首要特征是人口數量極其龐大、人口流動更加劇烈✦、人口結構異常復雜,特大城市社會治理首先要面對的正是這樣的人口與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研究員🤛、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李煜教授、廣東警官意昂3姜立強副教授的報告均涉及特大城市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意昂3碩士生楊子軒則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討論了在職人口的職業管理問題。張翼研究員的報告題目是"流動人口集聚與社會穩定",結合對北京市常住人口數量🪪、結構的調研,介紹了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婚年齡的差異、居住證製度所帶來的流動人口符號化等級化、流動人口對不同產業的地域壟斷、農民工與城市底層市民之間的對立沖突等現象,指出家庭、產業結構與社會心態對於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要意義📋。李煜教授以"獲得感與對外排斥——新‘土客’關系下的本地人態度"為題,基於上海的調研數據🥔,探討了本地人對於外來人口排斥的經濟和文化原因👮,認為文化排斥獨立存在且相對穩定,而利益因素無法很好地解釋本地人排外的群體差異🏃‍♂️。姜立強副教授系統總結了流動務工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風險🕺🏿,從社會福利視角提出了各類風險治理的方向、路徑和舉措,認為特大城市要形成政府、企業、非營利部門和非正式部門多元福利主體共同參的能動性的協同風險治理模式。楊子軒以城市"幸存者綜合症"員工為研究對象👩🏿‍🚒,借助結構化理論視角🚤🧑🏿‍🎓,對這一人群的職業生涯管理進行了分析🪹,進而討論了其對於城市社會治理的意義😰。

當前🚵🏽‍♂️👩🏼‍🌾,社會組織在日益寬松的製度政策環境下蓬勃發展,在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治理格局中所發揮的作用愈益重要,已經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主體⏸。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學系馮猛副教授、成都市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與法製研究所李春艷副研究員🍱🛋、意昂3碩士生顧詩穎圍繞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分別發言👨🏻‍💻。馮猛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替代"為題,針對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為什麽從市場購買導向社會化購買又最終導向行政購買的問題👩🏼‍🔧,從交易成本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釋,認為這一過程是雙方試圖降低和克服交易成本特別是不確定性而一步步推動的結果。李春艷以西部特大城市成都市為例👭🏼,比較分析成都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特征、問題與不足,並從加強領導幹部培訓🏃🏻、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建設🤾‍♀️、加強專業人才支撐🙅🏽‍♂️、提高社會組織公信力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顧詩穎通過分析2009-2014年上海市公益招標的數據⚃,試圖驗證有關社會組織發展的兩種理論邏輯是否符合上海的發展實踐👄,研究認為行政吸納邏輯相比於社會發育,具有更大的解釋力🤾🏼‍♀️。
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的關鍵在於體製機製創新,治理的重心則在於基層社區🧑‍🧑‍🧒‍🧒。上海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劉中起教授、重慶市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孫元明研究員、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意昂3管兵博士🧑‍🦳、意昂3碩士生楊劍宇圍繞城市基層治理創新🧓🏽,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不同角度進行了交流。劉中起教授的發言以上海市X網絡化綜合管理為例🙅🏼‍♂️,認為理念共生、信息共享和多元共治構成了社會治理精細化的三重維度,提出要以"精細化"的理念代替以往粗放式和經驗化的管理思維,通過構建網格化協同治理新機製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孫元明研究員以"特大城市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機製的理論思考"為題,分析了當前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機製創新實踐中的問題,包括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面臨新的考驗、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結構性缺失未能有效改善、基層創新存在運行性障礙和內在動力不足、現有部門分工和工作統籌產生路徑依賴等☛。管兵博士的發言題目是"發明還是擴散👨🏼‍🔬:地方政府創新的動力機製",通過梳理珠三角幾個城市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實踐🧑🏿‍🎓😲,試圖回答不同的體製背景對於地方政府創新產生怎樣的影響,認為地方政府的自主創新通常選擇差異化、多元化的策略🧒🏽,簡單的復製模仿則難以發生。楊劍宇以上海市洋涇社區基金會為例🏇🏻,梳理了基金會與街道🧆、社會組織、居民之間的互動關系,發現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社區基金會可以作為社區治理平臺,吸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為形成自下而上的社區治理運行模式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意昂3管兵博士、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陶希東研究員🐅、上海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劉中起教授針對上述發言分別進行了點評。意昂3官网副校長李友梅教授🕙、意昂3体育院長張文宏教授做總結發言🫳🏿,本次論壇交流圓滿結束👼🏽。(金橋)
 

上一條⛹🏿💨:意昂3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立3項

下一條🧳:意昂3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立3項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2016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分論壇綜述

創建時間👨🏼‍💻:  2016-07-28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2016717日下午,由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意昂3承辦的2016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分論壇在蘭州大學觀雲樓711教室舉行。本論壇共收到投稿論文27篇🫸🏿,經擇優甄選共邀請18篇論文的作者與會。來自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上海社會科意昂3、上海市委黨校、廣東警官意昂3🦗、暨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成都市社會科意昂3、意昂3官网等高校與研究機構的二十多位學者在本次論壇進行了積極交流🛖,意昂3張文宏教授、孫秀林教授、金橋副教授分別主持了會議發言與評論。

論壇負責人、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意昂3官网副校長李友梅教授首先致辭🫏。李友梅教授對參會學者表示感謝和熱烈歡迎,結合大會開幕式的主題演講談了對於特大城市社會結構的有關看法,並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圍繞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的獨特性進一步聚焦,逐步形成一定的學術或政策研究脈絡;二是形成常態化的交流機製,努力建構學術共同體👩🏼‍🎨,共同促進中國社會學城市治理研究領域的發展。
與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的首要特征是人口數量極其龐大、人口流動更加劇烈🧼、人口結構異常復雜🌁,特大城市社會治理首先要面對的正是這樣的人口與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研究員、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李煜教授、廣東警官意昂3姜立強副教授的報告均涉及特大城市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意昂3碩士生楊子軒則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討論了在職人口的職業管理問題。張翼研究員的報告題目是"流動人口集聚與社會穩定"💂🏽‍♀️,結合對北京市常住人口數量、結構的調研🪼👳🏽,介紹了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婚年齡的差異、居住證製度所帶來的流動人口符號化等級化💇🏻、流動人口對不同產業的地域壟斷、農民工與城市底層市民之間的對立沖突等現象🤏🏽,指出家庭🧇、產業結構與社會心態對於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要意義💂🏻‍♂️🪕。李煜教授以"獲得感與對外排斥——新‘土客’關系下的本地人態度"為題,基於上海的調研數據,探討了本地人對於外來人口排斥的經濟和文化原因🧎🏻‍♀️‍➡️,認為文化排斥獨立存在且相對穩定5️⃣,而利益因素無法很好地解釋本地人排外的群體差異🧢。姜立強副教授系統總結了流動務工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風險,從社會福利視角提出了各類風險治理的方向、路徑和舉措,認為特大城市要形成政府、企業、非營利部門和非正式部門多元福利主體共同參的能動性的協同風險治理模式。楊子軒以城市"幸存者綜合症"員工為研究對象,借助結構化理論視角,對這一人群的職業生涯管理進行了分析,進而討論了其對於城市社會治理的意義。

當前,社會組織在日益寬松的製度政策環境下蓬勃發展♧,在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治理格局中所發揮的作用愈益重要𓀅,已經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主體。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學系馮猛副教授、成都市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與法製研究所李春艷副研究員𓀍、意昂3碩士生顧詩穎圍繞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分別發言🍲。馮猛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替代"為題,針對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為什麽從市場購買導向社會化購買又最終導向行政購買的問題,從交易成本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釋,認為這一過程是雙方試圖降低和克服交易成本特別是不確定性而一步步推動的結果🚛。李春艷以西部特大城市成都市為例,比較分析成都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特征👸🏼、問題與不足,並從加強領導幹部培訓、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建設、加強專業人才支撐、提高社會組織公信力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顧詩穎通過分析2009-2014年上海市公益招標的數據🏄🏿‍♂️,試圖驗證有關社會組織發展的兩種理論邏輯是否符合上海的發展實踐⚽️,研究認為行政吸納邏輯相比於社會發育🐰,具有更大的解釋力🧑🏽‍🏭。
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的關鍵在於體製機製創新,治理的重心則在於基層社區。上海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劉中起教授🫅🏿、重慶市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孫元明研究員、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意昂3管兵博士、意昂3碩士生楊劍宇圍繞城市基層治理創新💁‍♂️,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不同角度進行了交流。劉中起教授的發言以上海市X網絡化綜合管理為例,認為理念共生⬜️、信息共享和多元共治構成了社會治理精細化的三重維度,提出要以"精細化"的理念代替以往粗放式和經驗化的管理思維,通過構建網格化協同治理新機製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孫元明研究員以"特大城市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機製的理論思考"為題,分析了當前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機製創新實踐中的問題,包括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面臨新的考驗🚶‍♂️、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結構性缺失未能有效改善👫🏻、基層創新存在運行性障礙和內在動力不足、現有部門分工和工作統籌產生路徑依賴等🍢。管兵博士的發言題目是"發明還是擴散:地方政府創新的動力機製"👨🏼‍🌾,通過梳理珠三角幾個城市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實踐🌤,試圖回答不同的體製背景對於地方政府創新產生怎樣的影響👶,認為地方政府的自主創新通常選擇差異化、多元化的策略,簡單的復製模仿則難以發生。楊劍宇以上海市洋涇社區基金會為例⚠️,梳理了基金會與街道👨🏿‍🎤、社會組織、居民之間的互動關系🤸🏽‍♂️🧙🏼‍♂️,發現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社區基金會可以作為社區治理平臺🤟,吸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為形成自下而上的社區治理運行模式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意昂3管兵博士、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陶希東研究員、上海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劉中起教授針對上述發言分別進行了點評。意昂3官网副校長李友梅教授、意昂3体育院長張文宏教授做總結發言,本次論壇交流圓滿結束。(金橋)
 

上一條:意昂3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立3項

下一條🙏🏽:意昂3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立3項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