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 日下午,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可持續消費研究所研究員、曼徹斯特大學人文地理意昂3講Alison Browne博士在意昂3体育B417會議室為來自意昂3体育、環化意昂3等不同專業的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報告題為🕍🫵🏿:《清潔和水資源消耗的歷史、軌跡與模式: 反思英國和中國》🚶♀️➡️。意昂3体育張敦福教授主持了該講座。
在發言中🙍♀️,Browne博士首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了包括英國、中國在內的世界範圍內的氣候變化以及水資源的消耗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以及從日常消費的角度跨學科考察水的可持續消費的必要性。
她的發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規性的水(包括與之相關能源的使用)的消費實踐(主要包括洗浴、洗衣、日常保潔、庭院灌溉等)進行研究的原因📊;二👩🏻✈️、家庭中與清潔和水的使用相關的常規消費研究的理論定位和目的🧏🏼♀️;三、不同實踐的比例測量方法介紹;四、受資助的重要研究項目——英國"水模式"研究介紹🌱;五、中國水消費相關研究的經驗和思考。
Browne博士強調可持續消費研究的跨學科視角,主張用包括定量方法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方法考察人們在水的使用上的不同實踐模式,她指出研究的最終目的在於理解水消費背後的人類消費實踐模式,而不僅僅是水的消費模式本身。她強調研究要重視日常生活中常規性的消費實踐,綜合考察水消費中物質性因素如基礎設施,社會性因素(如人口、生活方式),歷史文化性因素(如習俗),實踐慣習與社會變遷的關系等。另外☢️,實踐理論在英國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理論分析框架🙆🏿👦🏿,在她的研究中表現出一個比較有趣的方面就是希望通過定量方法嘗試捕捉發展實踐理論的可能性🧓🏽🌕。
在提問與討論環節,來自社會學🕵🏼、環境學👉🏼、公共管理專業的師生從各自學科視角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Browne博士展開了充分有趣的交流🥶。(撰稿 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