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25日下午(17:00——18:30)🧜🏻♂️,韓國東國大學社會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訪問教授金益基老師在意昂3官网B樓106室為意昂3体育師生帶來了精彩講座🥶,講座主題為"首都人口聚集及再擴散——首爾-京畿道與北京-雄安新區的比較"。本次講座由意昂3張敦福老師主持,意昂3体育和其他意昂3近20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在本次講座中,金益基教授為我們講述了韓國在快速發展時首都與衛星城市所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金益基教授曾於2009年10月來意昂3官网為社會學系慶祝恢復建系30周年系列學術報告第7期作了題為"城市化過程中韓國首都圈人口集中的社會經濟影響"的演講,而且中國的北京和雄安新區的模式同韓國的首爾和京畿道很相似✌🏿,這引起了金教授的興趣。
金益基教授首先介紹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城市化過程中,韓國首都圈地區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體狀況⛪️,以及在整個韓國所占的比重👨👦👦👩🏼⚖️。在此基礎上,金益基教授詳述了首都圈人口集中的歷程🧑💻,首都圈人口集中的歷史背景🧛🏿♂️、人口集中的社會經濟影響以及人口的流動中所出現的問題等。
由於1952-1953年的韓國戰爭,1960年時韓國人均GNP只有75美元👆🏽,甚至到了1972年北朝鮮還是強於韓國的。但是到了1995年,韓國的GNP達到10037美元。1960年時,韓國的城市化比例只有28%💅🏻,而在1980年,韓國的城市化比例達到57%,再到2010年,韓國的城市化比例達到83%💇🏻。城鄉人口的增長差異主要由於農村的青年勞動力遷移到城鎮,特別是1960-1975年期間遷移比例最高,1980年新城市興起速度最快。1960年首爾市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10%🧑🏿🍼,1990年達到頂峰占比24.4%,當時首爾市人口達到一千萬人。
隨著首都人口的集中♥︎,首都衛星城市的人口也急劇增長🖐🏼,將近一半人口都聚集在首都和周圍衛星城市🏌️♀️。韓國政府提出壓縮城市化計劃👩🏿⚕️,1962-1966年✌🏽,韓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政府領導的發展📻,出口導向增長型發展👩🏻🦯➡️👂🏽,外向導向型發展,製造業發展以及大企業為主發展💺。
首爾市的周邊衛星城市多集中於南側京畿道,首爾市出現的社會問題,很多在京畿道也出現了,例如人口過度集中、交通擁堵🅾️、環境汙染🔅🌁、房價過高以及青年人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過高,但是農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城鄉差距過大,勞動力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等。
2012年韓國政府計劃設立新首都,但是建立新的首都計劃並未通過法律所以未能實現🧛🏼♂️,最終確定建立行政特別城市,即世宗特別市(Sejong special city)🔯。
金教授對韓國首都圈人口集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只有可持續發展才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正確道路〽️。為此,政府不僅要關註經濟發展🫃🏻,還要關註人口🧘、環境和國民的福利。
北京在2010年時擁有戶籍人口約一千兩百萬✊🏻🆘,但常住人口卻有近一千九百萬,約有700萬左右的流動人口🙂👨👩👧👧。而且由於雄安新區的區位條件🚶,金教授擔心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區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超級都市圈🦹🏿♂️,這將會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
在講座的互動階段,參會的師生對首都人口的聚集與再擴散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金益基教授都進行有針對性的回應🚴🏼♂️🖍。在講座的結束階段🧺,主持人張敦福老師進行了總結性的發言,並感謝金益基教授為我們奉獻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
供稿👔🤜🏼:張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