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周一)下午,人口學研究所暨亞洲人口研究中心邀請南京大學風笑天教授👨🌾,開展題為“近十年來中國城市二孩生育人群特征研究”的專題講座。
主講人風笑天,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成員,教育部社會學教指委委員,湖北省社會學會和人口學會副會長等職。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社會研究方法🍯、青年社會學、人口社會學及獨生子女問題,並主持多項國家級和教育部社科項目,在多個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唯一作者和第一作者論文170余篇論文🔁,出版30余部著作和教材🟧。
本次學術報告由蔣耒文教授和顧寶昌教授主持,風笑天教授主講🥃。蔣耒文教授介紹了主講人風笑天教授的學術生涯和主要學術成果🥄。顧寶昌教授點出了在中國邁入低生育率時代💇🏻♂️,討論已生育二孩人群的特征的學術意義。

風笑天教授的研究聚焦於中國低生育率背景下,已生育二孩家庭的人口學特征。通過全國六城市2506個家庭的調查,研究發現二孩母親主要在28-37歲生育,35歲以上高齡母親占30%🥐,且"雙非"家庭是生育二孩的主力🚣🏼♀️。二孩父母文化程度略低,更多從事藍領工作,城鄉背景多樣🥫,經濟條件與一孩家庭無顯著差異。此外,二孩家庭中一孩性別比低🧛🏽♀️,顯示性別偏好對二孩生育的影響👲。二孩與一孩之間的年齡間隔多在2-9歲🫱🏽。

討論環節中🔦🤜🏻,陳蓉教授探討了其研究的特殊性問題,指出在超低生育率的上海出現了第二次人口轉變的特征。朱宇教授討論了職業與生育意願的關系。顧寶昌教授強調研究的現實意義和國際視野,指出二孩政策相關研究應從關註"誰想生二孩"轉變為"誰在生二孩"🙇🏿♂️。蔣耒文教授提出人口科學研究應結合描述現狀和預測未來。

會議結論認為,深入了解生育二孩人群的特征對於製定科學合理的生育政策至關重要🎅。研究不僅需要關註國內經驗🗄,更要結合國際視野,深入分析影響二孩生育的多重因素,為應對低生育率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