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昶 文章來源😀:《社會》文章發表日期:1999年第2期
早期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的教師,都是為了革命和培養建國人材而來的,他們的作為使意昂3官网名噪一時。這雖是70年前的事了,但那些名師風采依舊時常閃現在我的眼前。這兒僅介紹幾位🍚。
李大釗教授 由於同學們久仰其名,他來校講課時🧉,同學們都在教室內靜候🫡。他步入教室時,同學們一致起立,鼓掌歡迎。他走上講臺後,也向同學們點頭拍掌🦶,帶著微笑而又嚴肅的神情,對同學們說:他擔任的課程是"社會主義釋疑"和"歷史學"5️⃣。講前,他在黑板上寫了今天的授課單元,他以宏亮的嗓子對同學們說🚸:"今天講社會主義課程似乎早了一些,必須先要你們了解當前我國所處的情況🧛🏽,那就是外有帝國主義瘋狂的侵略,內有封建軍閥連年混戰🪟,我們國家處在危急存亡之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情況下,非革命不能救國,非社會主義不能建國👬🏻,"講得條理清楚🧜😖,情態動人☣️。在他講課中,舉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歷兩個小時之久才下課,同學們又一次用掌聲送他出教室。
李大釗教授
瞿秋白教授 他是社會學系的主任,學識淵博,教學靈活,是同學們最敬愛的好教師。他講社會學和社會哲學時,同學們提出很多疑難問題,他都逐一清楚地加以解答🪓。有一次,一個新來的同學一連提出對概念、認識和定義這三個問題不了解🧑🏭⁉️,請他解釋。他在教室內一連兩次對他詳細舉例、解釋,可是這個同學聽了後,還是不夠了解👻。他對這個同學說,這三個名詞都是屬於學術範圍之內的🔵,是研究學說的基礎,應當了解。如果在教室裏因時間關系,講得不夠,那麽下午我到你宿舍裏去再繼續解釋,要是一次不夠🕵🏽♀️,多幾次都行🙆🏻♀️,直到你了解為止🏟,你看如何?這個同學立起來以慚愧的態度表示感謝。瞿先生說:這是我的責任,否則就是不能稱職。此後🤷🏽♀️,他一連去了三個下午,講解上述的三個問題🥫,真的直到這個同學了解了才作罷。他這樣教學的精神🤦🏿♀️,得到全班同學一致的尊敬。
翟先生講課一向認真,從來沒有華而不實的詞藻,不講空話,遇到書中有疑難的問題,以極通俗的語言說明問題的本質。如果仍有疑問,他還是每日下午,到學生宿舍去講課,直到完全理解為止。
由於瞿先生講課認真🙎♀️,態度和藹,能解決學術上的疑難問題,不僅外系的同學也來聽課♣️,就是其他一些大學的學生,也按時來聽課🧓🏼🤞,甚至本校的好教師惲代英👱🏼、肖楚女和附中主任侯紹裘也來聽課;教室容納不了👨👨👦,只好站在窗外聽課和作筆記,如有問題也可提出請瞿先生解決,瞿先生從來不分內外,一律為他們解釋,直到他們了解為止。當時有人問他,外系同學提出問題可以解釋,因為同是一個學校的學生📰,為什麽校外學生提出問題你也解釋呢?他答復說👨🏽⚕️,學術問題是具有世界性的,不應分界限,只要知道就應當予以解釋👩🏿🌾🏊♂️。再者助人是一種美德🦙,有何不可🪱?
瞿先生是一位有威信的教師👌🏻,在校內他也是黨的負責人之一。由於他教學態度和藹可親🧒🏼,能接近群眾,同學們都願意將自己的思想、要求及困難和他談🤫,如果遇到不幸的奉也都對他說✈️,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他從不推辭🧑🏿,總是本著誠懇的態度,來盡力予以幫助。瞿先生也經常主動地找學生談話⛹️♂️,想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發現確實有困難的學生7️⃣,就設法予以解決👨🦽➡️🚴🏻♂️,這樣的老師在當時社會中確是少有的。
瞿秋白教授
蔡和森教授 他從法國勤工儉學回國後😦,任上大社會學系教授🧑🏼🎄,主講"社會進化史"(即社會發展史)🥍➾,教材是根據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和《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兩書編成講義進行講課👩🏻🎓📰,後又將這兩本名著譯成中文在上海書店出版,列為上大叢書。這時上述兩書尚無譯本🖍,可見,蔡先生對馬克思主義造詣之深,對外文的精通。
蔡先生講課時🧏🏿♀️,很多學生都提出從猿到人的科學根據在哪裏,還有些同學提出社會發展中的幾種生產方式銜接"問題",請他舉例說明。蔡先生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他分兩個部分來說明。關於從猿到人🤳🏼,也就是說人類的起源,他說按照生物學的分類,人和猿同是屬於靈長類🎆👨🦽➡️,但是,不是所有靈長類都能變成人🧘🏼,只有靈長類中的類人猿,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自然規律)才能轉變成人。關於這點,恩格思所著的《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從猿到人的轉變🧖🏻,首先要四肢分工🐽,使兩只手能擔得起勞動的作用♎️,由於手能製造工具,使用工具,經常勞動,這就影響了大腦和身體發展和變化,並且引起言語的產生,這就使人和其它動物在本質上有了區別◀️。這些變化和發展都是"生長相關律"所起的作用。為了使同學們知道什麽是"生長相關律"↔️,他用科學原理作了詳細解釋。並且他介紹了達爾文所著的《物種原始》一書🤷🏽♀️🫱🏿,要同學們去閱讀,從而打破了上帝造人的迷信觀念🏄🏻♂️。
在講到五種生產方式時,他說,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類歷史是前進的,不會後退的🌶,這是客觀規律。但前進的時間不是同步的🤦🏽,而是有先後的💪🏿,這是因為每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情況不同😄。講到這裏🌅,他對當時世界形勢🌆🦹♀️,根據馬克思主義,作了分析和未來的展望🙋🏿♂️。在這裏,他特別把每一個有關的概念🛵,解釋得十分詳細,指出了解概念的延續是做學問的基本條件之一🏋🏼♂️。對於每一生產方式為什麽會自然而然地銜接交替𓀝,以及每一生產方式的特點和特征,也都講得很清楚🚠。與此同時,他又講到火與鐵的使用對人類進步所起的作用,最後講到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
總之👊,蔡先生講課是認真的,遇到較難的問題,他總是旁征博引👴🏽,詳細解釋🔔,務使同學了解🚵🏽🤦🏿;蔡先生的講課是生動活潑,同學們都愛聽他的課,他每次上課時,其他各系的同學都來旁聽,人多了使教室內無法容納,由此可知蔡先生是同學們所歡迎的一位好導師🧄🦏。
蔡和森教授
肖樸教授 他是有名的哲學家🫂,他主講馬克思哲學中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主義。他的教學方法📫,既很靈活又能中肯。所以學生都愛聽他講課🧑⚖️🙎🏽。他在上課前就先到教室和同學們談談笑笑👨🏻,一打鈴,他就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他講課的單元👩🏿🌾💆♀️。然後再開始講課。同學們都專心地聽和認真地做筆記。他講完一個題目👊🏼,就將講課的內容,歸納為幾個重點,再復講一遍⏯😘,並問同學們是否了解🤦🏽。如果其中還有不完全了解的,他就深入淺出和旁征博引地再作詳細的解釋👨👧,直到同學完全懂得才停止👨🏽💼。
肖先生講課的內容十分通俗🚱。有一位同學提出科學和哲學區別的問題,他說他在另一所大學裏上由於課時🔩,老師說:"哲學是科學的,它是包括一切科學的,現在為什麽說這是不正確的🧖🏻,那麽怎樣才算正確👰?"對此😼👨👦,肖先生說⚗️,我先來解釋什麽是哲學🖕🏼🚁,然後再來說明什麽是科學😌,這樣你就可了解二者的區別了🧑🏽🚒。
肖先生說哲學過去被一些學者們神秘化了⛵️,其實💲,哲學並非如此,用通俗的話來講,哲學就是研究自然和人類發展的一般性的科學,可是🤽🏿♂️,這門科學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的💁🏽,直到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哲學還是作為"科學的科學"而出現的🥿。它包羅一切關於世界內實體知識,並以自己代替一切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前的哲學體系👧🏿,是完全不同的🤵🏽♂️,馬克思主義不是認為哲學是站在其他科學之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二性的學說,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發展規律的學說,是科學認識和革命改造的現實活動的方法、工具👒。因此,哲學站在一切科學之上的命運👷🏼♀️,即宣告終結👺。哲學的基本問題🧑🏽⚕️,便成為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所以,一切的哲學派就分成兩個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陣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唯物主義終於逐漸戰勝了唯心主義,這就是哲學在今天的情況。
肖先生接著說什麽是科學👩🦽➡️,簡單地說,科學是人們生活過程中,積累起來的關於社會、自然💅🏿、和思維的各種知識的體系😦。科學是知識長期發展的總結🚶🏻♀️。科學的目的,就是揭示各種現象的內容和客觀規律,如果對各種現象即對社會和自然沒有認識,就沒有、也不可能有科學的認識👞。但是必須要說明的這裏不包括偶然的🚵🏽♀️,偶然的不在科學範圍以內🙏🏿,必然的才是科學。
肖先生將上述科學和哲學的內容,簡單地說明後,又說明了辯證唯物主義。正在這時候,有一位同學又提出一個問題,即什麽叫做"思維反饋",它是哲學還是科學?肖先生微笑似地說:"思維反饋"是思維科學新近提出的新名詞,"反饋"一詞,最早是電子學🚖,尤其是計算機工程中使用的,它的本意是指信號在輸出過程中的一種"耦合",通過反饋👦🏼,使信號放大了⛴,稱為反饋。近年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合流中,研究認識論的🥶,就把反饋移植到認識論來,提出"思維反饋"的新概念,但移植不是照搬👨🏽⚕️。"思維反饋"的提出🪮,使人們對認識過程的認識更精確、更清晰。說得更通俗點🙎🏻♀️,就是把來自實踐的認識,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實現時,得到反饋。這就是對"思維反饋"解釋👨🏿🌾。
上述社會學系的教授在課堂教學時的情況,只是全體教授中的代表👭🏼。至於其他教授,例如施存統、周建人、張太雷……,都在教學中各有所長。篇幅的原因🦵🏼,不能一一盡述🤟👨🏿🍳,在這裏特別加以聲明。
(作者1927年從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畢業,解放後任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註💐:本文載於《社會》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