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回憶沈關寶老師——肖瑛

創建時間:  2016-01-30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19號在編輯部開會,沈老師的學生秦老師憂心忡忡地告訴我們說沈老師又中風住院了🙋,我們的心一緊。這些天來😟,一直期待著沈老師的病情好轉,但傳來的消息總讓人揪心。今天下午四點,還在路老師的微信上一起為沈老師祈福🤹🏼‍♀️,到晚上六點半🧕🏽,打開微信⚄,撲面而來的卻是白底黑字的訃告,原來我們在給沈老師祈福時,沈老師已經與我們永遠地作別。雖然沈老師十多天的昏迷不醒已經讓我們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當這一刻真正到來時,眼淚還是禁不住奪眶而出。
作為社會學系的後來者,對沈老師的熟悉遠不如老耿👩🏻‍🦯、華佬和老董他們,我所知道的沈老師的一些歷史、傳奇和逸事,大多來自他們的口耳相傳。我同沈老師的直接交道並不太多,平均下來每年大概1-2次,但就是在這屈指可數的直接接觸中,他成了我尊敬的師長👂🏽。
2006-2009年🧑🏼‍🦳,我經常被拉去同博導們坐在一起給博士生們開題。每次開題沈老師作為負責人都會親自坐鎮並發表見解。沈老師說話不很多,語氣平和🫑。但就在這些樸實的評論和建議中,我發現沈老師總能用高度條理化的寥寥數語抓住一個開題報告最核心的觀點、最閃光的優點😯、最致命的問題,並提出最可行的修改建議,還能對博士生們的回應做出最快捷的答復。傳說中的"老沈"的"聰明"在這幾次開題中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印證。
那時候📵,社會學的博導們遍及學校文科各個院系和專業,我開玩笑說我們的博士點首要任務是培養博導其次才是培養博士生,因此🧔🏽‍♀️,博士生素質的參差不齊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開題,有位學生顯然缺乏社會學的基礎知識🤦🏼‍♂️🦻🏿,選題大而無當,陳述空若無物。我第一次見沈老師說了重話。孰料同其他學生至少表面上的溫順不同,這位博士生當場就對沈老師反唇相譏。中午在益新三樓教師餐廳吃客飯,沈老師一言不發🛠,我們都笑話沈老師被學生氣壞了🙋🏻‍♂️🌇。但沈老師的回答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是一個事件的周年紀念日🫡。我們恍然大悟,飯桌上頓時安靜下來🙅🏿‍♂️😨,大家悶頭吃飯,然後回到教室繼續開題。這一件事讓我意識到👶🏽,沈老師是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他的身上😽,烙著八十年代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追求𓀋、情懷和記憶,剪不斷🕢⛏,驅不散☯️。
老耿說,沈老師在做系主任時最關心年輕老師和學生🫦,鼓勵他們出國訪學留學。大概是2009年還是2010年,我接到沈老師的電話🏧,大意是上海市要評第一屆社科新秀之類的,他推薦了我並告知會有人跟我聯系🙆🏻。果不然沒幾天就有人讓我填表🤸🏻‍♀️。雖然我在得知是某個部門設計的項目後婉言謝絕了🔮,但這次經歷讓我親身體受到沈老師提攜後學的品格。
一年還是兩年後💂🏼‍♂️,沈老師又給我電話🧑🏽‍⚖️,征詢系裏是否有合適的年輕老師可以推薦參加社科新秀評選,我推薦了秀林🔖。據秀林回憶,沈老師當時是這樣跟他說的🤵🏼‍♂️🤱🏼:肖瑛老師向我推薦你參加社科新秀評選👷🏻‍♀️。我可以想象沈老師說這句話時的平靜和慢條斯理👨‍👩‍👧‍👦,但從中我同秀林的感受是一致的:一位不略人之美的謙謙君子。
2012年,沈老師邀請貝克的一位同事來講學,他知道我研究過風險社會,就特意邀請我和老耿作陪🦿,並向那位朋友推薦《社會》🧑🏻‍🏭,還特意提醒我送一套《社會》給客人,第二天又電話給我確定是否送到🦹🏽‍♀️。他對《社會》的關懷在他離開《社會》主編位置後沒有任何的懈怠。
老耿在悼念沈老師的微信中說👩‍🦲,"沈關寶🔒,……是一位可以與年輕教師分享年少輕狂、風流韻事和學術史聞、觀點主張的可愛師長🧑🏽‍🦲。"在飯桌上,沈老師講的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八十年代初🙍🏼‍♀️,費老得知他在熱戀但又躲躲閃閃時批評他還不如當年的他們追女孩時的自由、大膽和瘋狂;一個是他的父親在上海解放前夕積攢了一些錢👩🏻‍🔬👧🏼,本來可以趁著洋人開溜的機會便宜盤下幾棟洋樓但聽了妻子的話買了松江老家的幾畝旱澇不保收的水田最後撈得一地主頭銜,從此他父親痛說家史時都會告誡他"不要聽婆娘的話"。當然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還是華佬的"神補刀"🧑🏽🙂:沈老師👛,這句話是您家的傳家寶吧。華佬話音未落👨🏽‍⚖️,沈老師和我們一齊哈哈大笑。此時此刻,在我眼前,浮現的是沈老師爽朗的神情。(肖瑛 1月29日晚初稿🧑‍🏫🤘🏼,30日晨補正)
 

上一條:紀念一位真正的教授——金橋

下一條:悼沈師關寶——溫祖靚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回憶沈關寶老師——肖瑛

創建時間:  2016-01-30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19號在編輯部開會⛔️,沈老師的學生秦老師憂心忡忡地告訴我們說沈老師又中風住院了🙇,我們的心一緊😏。這些天來🌖,一直期待著沈老師的病情好轉,但傳來的消息總讓人揪心。今天下午四點,還在路老師的微信上一起為沈老師祈福🥗,到晚上六點半🪷,打開微信👰🏽‍♀️,撲面而來的卻是白底黑字的訃告,原來我們在給沈老師祈福時🎑,沈老師已經與我們永遠地作別。雖然沈老師十多天的昏迷不醒已經讓我們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當這一刻真正到來時,眼淚還是禁不住奪眶而出。
作為社會學系的後來者,對沈老師的熟悉遠不如老耿、華佬和老董他們,我所知道的沈老師的一些歷史、傳奇和逸事,大多來自他們的口耳相傳。我同沈老師的直接交道並不太多,平均下來每年大概1-2次,但就是在這屈指可數的直接接觸中👨🏽‍🎨,他成了我尊敬的師長🪝。
2006-2009年,我經常被拉去同博導們坐在一起給博士生們開題。每次開題沈老師作為負責人都會親自坐鎮並發表見解👶🏻◾️。沈老師說話不很多,語氣平和🧍🏻‍♂️。但就在這些樸實的評論和建議中🙁,我發現沈老師總能用高度條理化的寥寥數語抓住一個開題報告最核心的觀點、最閃光的優點💁🏻👩🏽‍🍳、最致命的問題,並提出最可行的修改建議🤘🏿,還能對博士生們的回應做出最快捷的答復。傳說中的"老沈"的"聰明"在這幾次開題中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印證🐋。
那時候😆,社會學的博導們遍及學校文科各個院系和專業🈯️👨‍👦,我開玩笑說我們的博士點首要任務是培養博導其次才是培養博士生👮🏼,因此💨,博士生素質的參差不齊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開題,有位學生顯然缺乏社會學的基礎知識🌨,選題大而無當🪕,陳述空若無物🍄‍🟫。我第一次見沈老師說了重話。孰料同其他學生至少表面上的溫順不同,這位博士生當場就對沈老師反唇相譏。中午在益新三樓教師餐廳吃客飯,沈老師一言不發,我們都笑話沈老師被學生氣壞了♟🎖。但沈老師的回答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是一個事件的周年紀念日。我們恍然大悟,飯桌上頓時安靜下來🕵🏽‍♀️,大家悶頭吃飯,然後回到教室繼續開題。這一件事讓我意識到,沈老師是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他的身上,烙著八十年代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追求、情懷和記憶,剪不斷,驅不散🥷🏿。
老耿說ℹ️,沈老師在做系主任時最關心年輕老師和學生🫲🏽,鼓勵他們出國訪學留學☣️。大概是2009年還是2010年,我接到沈老師的電話♟,大意是上海市要評第一屆社科新秀之類的,他推薦了我並告知會有人跟我聯系。果不然沒幾天就有人讓我填表。雖然我在得知是某個部門設計的項目後婉言謝絕了🧙🏽‍♂️,但這次經歷讓我親身體受到沈老師提攜後學的品格。
一年還是兩年後,沈老師又給我電話,征詢系裏是否有合適的年輕老師可以推薦參加社科新秀評選👨🏻‍💻,我推薦了秀林。據秀林回憶✹,沈老師當時是這樣跟他說的:肖瑛老師向我推薦你參加社科新秀評選👨‍🔬。我可以想象沈老師說這句話時的平靜和慢條斯理,但從中我同秀林的感受是一致的:一位不略人之美的謙謙君子。
2012年,沈老師邀請貝克的一位同事來講學,他知道我研究過風險社會,就特意邀請我和老耿作陪,並向那位朋友推薦《社會》,還特意提醒我送一套《社會》給客人🤕,第二天又電話給我確定是否送到。他對《社會》的關懷在他離開《社會》主編位置後沒有任何的懈怠。
老耿在悼念沈老師的微信中說,"沈關寶,……是一位可以與年輕教師分享年少輕狂🏂🏼、風流韻事和學術史聞👿、觀點主張的可愛師長。"在飯桌上,沈老師講的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八十年代初,費老得知他在熱戀但又躲躲閃閃時批評他還不如當年的他們追女孩時的自由、大膽和瘋狂;一個是他的父親在上海解放前夕積攢了一些錢🍇,本來可以趁著洋人開溜的機會便宜盤下幾棟洋樓但聽了妻子的話買了松江老家的幾畝旱澇不保收的水田最後撈得一地主頭銜✏️,從此他父親痛說家史時都會告誡他"不要聽婆娘的話"。當然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還是華佬的"神補刀"🛕:沈老師,這句話是您家的傳家寶吧⬅️。華佬話音未落👂🏼,沈老師和我們一齊哈哈大笑。此時此刻🤹🏽‍♂️,在我眼前,浮現的是沈老師爽朗的神情💥。(肖瑛 1月29日晚初稿,30日晨補正)
 

上一條🏑:紀念一位真正的教授——金橋

下一條:悼沈師關寶——溫祖靚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