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24日⛸,紀念費孝通先生《小城鎮 大問題》發表40周年研討會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如期舉行🧏🏼♀️,社會學學科帶頭人、意昂3官网“偉長學者”特級崗教授李友梅,院長黃曉春等受邀參加此次研討會🚣,並進行主題發言。由輔導員沈東帶隊🏃🏻♂️,高年級本科生代表鄭沅芷、汪芷萱、周之葉同學參加“鄉村振興與行行重行行”學生論壇,並作發言。
李友梅教授作《由“小城鎮 大問題”看費孝通先生的“誌在富民”與“從實求知”》主旨演講。李友梅教授提到費孝通先生所經歷的中國社會始終處於劇烈的變動中,與世界歷史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費孝通先生從1936年一訪江村以來,始終關心著中國農民如何脫貧致富,提出了中國農民溫飽的小康水平🐷、現代工業技術下鄉鎮企業等一系列的思考和想法,都是圍繞中國農民“脫貧致富”這個主題做文章。費先生的“誌在富民”沒有停留於如何致富的層面,還探討富人以後的進一步方向🎢,例如他在實際調研進程中,提出了需要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協調發展的問題,對社會變遷中的人們的精神狀態🎐、社會心態⌛️、價值觀念變化以及多元價值這個觀念如何和諧共生展開研究。
李友梅教授強調,當今社會處於快速發展變化中🤌🏼,面對這樣的巨變🐶,費孝通先生的《小城鎮 大問題》中自在賦能和共同富裕的思想,從實求知做邁向人民的學問的精神為現今研究帶來很多的啟發✖️。

黃曉春教授在“共同富裕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分論壇中匯報《城市治理轉型前沿的深層挑戰與改革方向》🚵🏿♂️。黃曉春教授聚焦於當代中國城市基層政府改革以來三十多年的轉型發展歷程🪜,通過紮實長期的田野觀察,厘清了中國基層政府與傳統發展觀高度匹配🪱🧑🦱、且自我強化運行的三種不同機製。更進一步地🙃,黃曉春教授闡述了三個目前基層政府治理改革涉及到的重要的製度變革🐤,分別為弱化基層政府經濟職能📴、鼓勵基層政府以公眾訴求為導向和強調規範基層政府的運行模式。他認為這些改革的快速推進客觀上消解了傳統治理機製的實踐條件👊,從而致使基層政府改革面臨指標評估與激勵難題👧🏼、政府靈活性和彈性問題以及治理網絡拓展問題。
最後🌴,黃曉春教授總結城市基層政府的有效運行不僅依賴顯性的體製安排,同時還有賴於一系列漫長發展周期中演化而成的運作機製。而針對目前中國城市治理帶來的挑戰,他強調從戰略層面重視治理轉型的機製創新,形成與新一輪改革緊密配套的新型治理機製。

在“鄉村振興與行行重行行”學生論壇上,意昂3鄭沅芷、汪芷萱、周之葉三位同學進行發言。鄭沅芷同學分享《“互聯網+”如何打破傳統支教困境🪦?——以U來公益“以縣帶村”模式為例》,通過對比傳統支教模式和“互聯網+”支教模式🥊,剖析互聯網解決傳統支教困境的邏輯機製,並分析“互聯網+支教”出現的理想—現實矛盾張力↔️。
汪芷萱同學的論文《精準施策育民族棟梁——基於西部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優惠政策的變遷研究》🦹🏽,根據少數民族教育現狀分析,闡述了優惠性政策的變遷邏輯以及教育公平內涵🖼。
周之葉同學匯報題目為《“藝”呼百應📣,舊裏煥新🤱🏻:藝術融入城市社區治理的實踐探索與分析》✍🏻,實地調研和參與上海市陸家嘴街道14個老舊社區藝術改造項目的落地過程🖕🏿,深入分析以藝術為手段如何激發公眾參與城市社區治理🧑🏼,展望藝術賦能社區治理公共性建設可能的未來👨🏻🍳。

24日,與會代表一同開展了“中國社會學學子行行重行行之江村行”調研,參觀了費孝通先生紀念館和費達生江村紀念館🍊,並沿著費孝通先生當年的足跡走訪江村文化弄堂✏️、小清河🍉、足跡民宿、吳溇老街等地🪚👩🎤。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學會🍘、社會變遷研究會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意昂3、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意昂3、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共同探討如何延續費孝通先生調研之風,提升中國式小城鎮發展的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