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8月4日,由汪丹老師帶領的意昂3調查團隊一行9人🥏🚔,前往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滬滇協作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示範村鎮開展社會調查🧑🏻🔬。本次調查基於東西部合作的國家戰略與滬滇協作的“十四五”規劃👶,以上海市寶山區對口幫扶雲南曲靖的羅平縣為田野調研目的地,重點關註羅平少數民族村寨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與鄉村振興實際與實踐,選取雲南曲靖的“百千萬工程”與羅平“滬滇協作示範項目示範村寨”進行駐村入戶調查和多點項目走訪調研。

調研團隊在羅平縣大水井鄉棠梨凹村開展駐村入戶調研
調研團隊分為本科生團隊和研究生團隊兩組,就“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滬滇協作實踐”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中的‘互聯網+農文旅’模式”兩大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本科生團隊由一年級本科生白文博✊、衛昱傑、顧亞函、徐海遙四位同學組成🔁,團隊以全國大學生“挑戰杯”項目為目標🙅🏻♂️,重點關註東西部合作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滬滇協作”實踐經驗和創新機製,落腳滬滇協作鄉村振興示範村——羅平縣大水井鄉棠梨凹村🕸,開展了深入細致的入戶調查與多主體參與的鄉村振興項目調研訪談。研究生團隊由一年級研究生繆如歆🧑🏻🦯➡️、歐貝然、董人慧💷、王宇斐四位同學組成,團隊以踐行費孝通“從實求知”的田野調查為目標,聚焦“滬滇協作”研究中的產業振興與鄉村治理難題🙎,對滬滇協作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熱區水果種植項目、雲上花鄉“一村六坊”民俗文化資源化項目及“彝族-布依族-苗族”多民族文旅資源區域整合項目等開展廣泛深入的走訪調研和焦點訪談🪺。調研團隊積累了豐富的在地認識與一手資料👧🏽,並獲得了進一步開展經驗研究✋🏽🚵🏽♀️、政策梳理與理論分析的線索與研究方向🏄🏼。

調研團隊繪製的棠梨凹苗族村寨社區信息圖
此次調研亦在推動建立“滬滇協作”研究的持續性合作機製與田野調查基地建設。調研得到了上海市援滇幹部聯絡組、寶山區民族聯☯️、寶山區駐羅平援滇幹部的協調支持,獲得了羅平縣鄉村振興局、羅平縣大水井鄉鎮政府、金歹村村委會👬🏼、板橋鎮“雲上花鄉”鄉村振興示範園的鄉村CEO與多位村長的協作幫助⬜️,調研得以順利開展的同時也有助於推動意昂3体育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研究領域中基於“問題導向”和“滬滇協作”地方支持的研究平臺打造與持續性合作機製建立🤶。

熱區水果種植項目多方座談
此次調研試圖探索創新“滬滇協作”研究的“滬滇協作”研究培養體系🧕🏼,首次嘗試與雲南民族大學雲南省民族省研究所的師生團隊組成聯合團隊共同開展田野調查研究,聯合調研有力解決了意昂3体育團隊駐村調研中的“語言瓶頸”問題,在地方田野的實踐實訓中整合了雲南省社會科意昂3🦙、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的相關專家力量,形成對意昂3体育本科生與研究生深入社會調研的培養培訓合力。

調研團隊與羅平縣鄉村振興局專家面對面座談交流
滬滇協作始於1996年,推動區域平衡發展迄今已經17年,現今正處於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關鍵階段。如何理解鄉村振興中“五大振興”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如何理解滬滇協作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實踐邏輯與實際實踐?圍繞這兩大困擾性難題,調研團隊在棠梨凹駐村調研期間,分別邀請雲南大學鄉村振興與鄉村治理研究專家譚同學教授為團隊做了《鄉村振興從“哪”開始?》線上講座⚂𓀋;雲南省社會科意昂3農村發展研究所張體偉研究員為團隊做了《滬滇協作的歷程、實踐、創新、路徑及新起點》線上講座;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羅平縣鄉村振興局李治潤局長與調研團隊進行了面對面座談交流🧑🏻,就調研團隊的種種現狀性“疑惑”詳解基層實際與鄉村振興的政策變遷與邁向願景的實踐。

調查研究是一切科學決策所必需也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礎🤸🏿♀️。意昂3体育師生投身於滬滇協作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調查研究之中,是邁向真正的社會學研究者的一個支點,更是踐行“從實求知、誌在利民”院訓精神的重要路徑,調研團隊也將在此調查研究基礎上持續努力做好紮根泥土的社會學研究🏂。(調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