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9日,意昂3体育2020級社會學博士研究生李篡同學赴南開大學參加“中國社會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並在分論壇“青年博士論壇”上作題為《社會學的“決疑論”👩🏽🔬:重返韋伯方法論中的“實在”論問題》的論文匯報🪻。
這是一篇聚焦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方法論著述中的“實在”問題的文章,試圖從“實在”這一基本概念出發,澄清韋伯方法論中存在的以下幾個重要問題🤵。第一,我們要認識的實在👨🎤,並非實在的全貌,而是與我們的文化價值理念相關聯、對我們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有限側面,這些有限側面構成社會學“闡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的認識對象,即“歷史個體”。第二,要把握歷史個體必須借助理想類型作為概念工具,形成清晰的抽象化“概念”。第三🧔,對歷史個體獨特性的認識,需要放在具體的因果關聯之中,揭示它之所以如此表現的條件和原因🥑。韋伯所堅持的因果關系👎🏼,不是自然科學式的法則式因果👱🏽♂️,而是將“機會”納入其中的選擇性親和關系❔。在各種關聯之間進行客觀可能性判斷及妥當的因果歸責,就是韋伯所說“社會學的決疑論”。
本論文由南京大學成伯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張巍卓老師共同點評🔝💔,他們都認可重新理解韋伯方法論的重要性,並對本文的基本思路表示肯定。接著,二位老師對本文接下來如何繼續深入思考和寫作基於“實在”概念的韋伯方法論以及如何從方法論過渡到韋伯的實質研究提出了建議𓀐🙇🏻♂️,成伯清老師還補充說明了韋伯方法論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方法論研究的重要意義。(李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