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2021級社會學博士生周海燕同學赴南開大學參加“中國社會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並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人口🎭、社會與健康研究”分論壇上作題為《“父母之命”的現代化再造——城市公園“白發相親”的實踐路徑及其策略》的論文匯報。
周海燕同學註意到在中國轉型社會中🤹♀️,傳統與現代雜糅並存,個體化與現代化的發展🚣🏿,並未完全消解家庭對於個體生活的影響,中國家庭的代際關系仍舊強韌🤌🙇🏿♀️。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她以馬賽克家庭主義理論為指導,通過對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中24位替子女相親的父母🧁,關於相親過程和互動模式的半結構式訪談與田野觀察,來探索“白發相親”背後個體化與家庭主義在青年擇偶過程中的張力。研究發現,在“白發相親”的實踐中❇️,親代與子代之間存在著合作🀄️、代理與撕扯三種不同的互動模式。父母對於子女婚姻的介入並非傳統的“父母之命”🙍,而是個體主義與家庭主義在現代社會下碰撞中產生的合作和協商。對城市公園“白發相親”現象的深描有助於理解轉型期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婚姻和代際關系的變遷與延續🧔🏻♂️。
隨後,《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王蘇蘇編輯對文章進行點評。王編輯肯定了該論文的現實意義,認為在青年世代婚姻中納入代際與性別視角是極為重要的🙀;同時也對論文提出一些修改建議,比如可以在理論和實證數據的對話上進一步深化研究。同時,該論文主題也激發了其他老師的興趣,認為可以繼續深入挖掘。(周海燕供稿)